熱門:

2020年11月27日

鄒崇銘

大灣區一體化的悖論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2020年《施政報告》,外界原本預期將會詳細交代「明日大嶼」進展,但最後在報告中只有短短兩段,其後她又在記者會中強調現屆政府不會放棄計劃。當我聽到這個消息之後的首個反應,是現屆政府不會放棄計劃,或許是留待下屆政府才宣布放棄!

或許只是我自己想多了吧!但綜觀整份《施政報告》的主調,卻是面向大灣區的一體化發展,包括資助大學畢業生北上就業,推動金融、航空、口岸交通和創科等眾多方面的合作。既然《施政報告》期望更多香港人北上發展,香港常駐人口只會有減無增,則是否與堅持發展「明日大嶼」背道而馳呢?

明日大嶼耐人尋味

早在東大嶼人工島提出討論之初,已引起不少輿論猜疑,天價打造的人工島用作解決普羅市民的居住需要?及至2018年《施政報告》大幅增加填海面積,預期島上住宅數目更急升至30萬至40萬。然而,在人工島啟用後不足數年,香港人口已到達頂峰並逐漸回落。根據今年9月政府統計處的最新人口推算,2041年香港人口頂峰亦只有811萬,遠較早前的推算大幅減少十多萬。

到了現在,在特區與中央政府的艱苦經營下,大灣區一體化發展已經全面進進。這意味未來不少市民即使仍以港為家,但逗留在香港的日數亦會大減,本地置業的需求亦會大幅下降。在這種宏觀發展的趨勢下,尤其是年輕一代所需要的,將會是更具彈性和靈活性、避免成本過高和負擔過重、有利於游走不同地區的居住模式。過去「磚頭至上」的發展思維早已一去不返。

由此不禁令人進一步聯想,未來「明日大嶼」一旦真正上馬,它到底又將會發揮什麼功能,與大灣區產業發展配套存在什麼關係?──而林鄭老遠跑去會見多個部委,真正談的主題到底又是什麼?假如單從香港本土發展的需要出發,按照今年《施政報告》的邏輯,單單是北環線、小蠔灣、寮屋區和大坑西,便足以提供10萬個公營房屋單位──反映相對小規模的發展亦能發揮極大作用,如此還要大而無當的人工島來幹什麼呢?

隨着近月香港水域以外的桂山島發展概念不斷被炒熱,加上不少建制派打倒昨日之我,推翻支持明日大嶼的取態,在在顯示反對填海的真正主角並非香港市民,而是背後另有其人。「明日大嶼」即使仍未壽終正寢,其策略地位似亦已被大幅調整。如此才會出現「現屆政府不會放棄計劃」,如此一句耐人尋味的話!

北環線發展是否合適?

現在回說北環線和小蠔灣等,作為《施政報告》主要的新增土地來源。其實前者早在2016年的《香港2030+》諮詢中,已曾在「新界北新市鎮」的名字裏出現過,現時宣告建議正式落實上馬。《施政報告》指新田、牛潭尾及凹頭可提供45、13及32公頃用地,夾雜私人土地、農地及棕地,當局並會研究以《收回土地條例》收地。

北環線發展在相當程度上,乃是滿足了部分民間團體的訴求,落實「棕土優先」的土地供應模式。個人一直對這類建議有不少保留,原因是棕土分布相當散亂,當中又夾雜了不少農地和綠化用地,發展起來極可能帶動周邊鄉郊環境的進一步破壞。因此只適宜集中在鐵路沿線作集約式發展,例如西鐵錦上路站和八鄉車廠的上蓋,否則對整個新界北部地區來說都是一場災難。

話得說回來,為何年前早已納入「錦田南」規模的八鄉車廠,至今仍一直沒有進一步發展的消息?在宣稱住宅用地短缺之際仍遲遲不落實計劃?在《施政報告》已覓得土地中亦未見提及?這同樣耐人尋味。

至於小蠔灣車廠上蓋方面,年前我亦曾經和另一些民間團體合作,倡議政府將該地由私人改為公營房屋之用,現在總算是得到一定程度的回應。這例子反映類似的小規模近岸填海,再加上鐵路站作為配套,乃是相對較具成本效益的發展模式。它不但遠較離岸的人工島容易進行,而且可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推展,毋須一下子便倒幾千億公帑落海!

其實我在本欄亦一直倡議,應以竹篙灣和青衣西南近岸填海,來作為取代「明日大嶼」的替代方案。儘管政府已收回竹篙灣第二期填海用地,可惜至今仍未見進一步的探討。但願小蠔灣的例子,可以作為未來同類型計劃的借鑑。

市區村落的最後命運

此外還有竹園鄉、牛池灣和茶果嶺村這些位於北九龍的村落,它們均是1898年租借新界前存在的自然村,若是位於獅子山以北便享有原居民村的地位,現在恐被貶為寮屋區,只能徒呼奈何。同樣令人惋惜的是,由於這些村落長期缺乏適當管理,村內環境衞生長期處於惡劣狀態,而政府則一直採取置之不顧、不聞不問的態度。

現在這些位於九龍黃金地段的土地,還有位於石硤尾的大坑西邨,均「順理成章」的變成珍貴的公共資源,基層居民則被棄之如敝屣,也是讓人感到相當無奈的事情。除了必須盡力做好安置和賠償的工作,力求維持原有的社區關係網絡,如何重新發掘這些社區的歷史貢獻,還它們應有的身份和地位,實在亦是一個負責任政府的應有之義。

影子長策會成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