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2月10日

鄒崇銘

重新釋放本土經濟的多元活力

早前有機會見過一些負責食物、環境和衞生的官員,他們的說法實在不無道理:在香港經濟起飛之前,不少人借助墟市、小販、排檔、地攤等形式,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也就是但求三餐溫飽而已。但到了經濟起飛之後,市民對生活質素的要求提高,街頭經濟活動被認為帶來管理和衞生問題,於是便急於除之而後快。但過了不久,民意的取向又出現根本轉變:墟市和排檔等傳統社區經濟活動,被視為香港重要的文化遺產,愈益成為市民珍惜的集體回憶,保育和承傳的訴求此起彼落。

平心而論,作為主責部門有時確也是左右做人難,既要兼顧市政管理的需要,亦要滿足市民對文化保育的新期望,難免順得哥情失嫂意。

然則回到當下香港,各種社區或街頭經濟活動又有何意義?我想除了文化保育的訴求仍然強烈以外,解決三餐溫飽的需求同樣重要──香港一年多來受到肺炎疫情的沉重打擊,失業率已回升至金融海嘯的水平,如何為普羅市民提供更多另類謀生機會,令他們掌握自力更生的自主空間,乃是刻不容緩的重大議題。

從騰龍墟到天秀墟

相信對歷史稍有印象的市民都記得:梁錦松當財政司長時曾力推「本土經濟」,例如開設上環大笪地及黃大仙騰龍墟,作為紓緩失業問題的重要措施,但在數個月之後已無以為繼。同一時期天水圍亦冒現眾多社區問題,迫使基層居民自發營辦天光墟,實行社區自救。在林鄭月娥出任政務司長後,旋即開設天秀墟以回應居民訴求,但多年來的成效仍屬好壞參半。

到底此等具本土特色的經濟活動是否仍能在政策層面進一步推展呢?事實是在高永文出任食物衞生局局長期間,亦曾大力推動墟市政策,到了陳肇始接任後才冷淡了下來。不過熟悉政策的人都知道,過去數年在深水埗區議會的大力支持下,曾舉辦過多次容許明火煮食的年宵或假日墟市,令墟市政策得以不斷探索和演化。

可惜的是,這些假日墟市更多只能斷斷續續舉辦,並且無法聚焦在特定的選址上。儘管它們對墟市政策帶來不少啟示,但就更像是以實驗性質為主,暫時仍難以擴大規模和社會效益。展望未來,如何在汲取騰龍墟和天秀墟等的教訓之餘,又能令社區墟市活動更加恒常化、普及化和生活化,應是探討政策改進的主要方向。

從商舖、食肆到攤檔、街市

由於疫情長期持續的關係,不少市民多了回家做飯。這一方面對飲食業造成沉重打擊,另一方面亦令超市和街市客似雲來。近日每當路過濕貨攤檔集中的地區,皆予人肩摩踵接、水洩不通的印象。在一些傳統舊區,更有不少濕貨地攤擺賣的情況,檔主多是上了年紀的基層長者,食環署對此似乎並未嚴加打壓。而到了周末或假日,當街擺賣就更是成行成市,檔主和貨品的種類亦千差萬別。

就正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亦一度提出「地攤經濟」,強調本土民生「內循環」的重要性,香港是否也有條件適度放寬本土經濟活動的限制呢?除了管理和衞生問題需要優先處理,與現存商舖和攤檔的衝突亦是一大問題。看來在選址、時段,甚至是貨品種類上必須有所分隔,又或致力營造出互惠互補的條件,避免與既有行業造成惡性競爭。

另一個值得考慮的方向是容許持牌食肆兼營外賣熟食的攤檔,讓它們在持牌飲食場所完成製作後,可以把熟食運往鄰近人流較多的公共空間,容許食肆本身或其他商販在特定範圍內擺賣。此舉既可擴大商戶的銷售渠道,創造更多就業的機會,同時能令食品安全得到保障,並且減少室內聚集顧客的染疫風險,乃是一箭三鵰、多方共贏的可行模式。

天水圍街市立下壞先例

從市政管理的角度來說,街頭經濟活動往往爭議性較大;但千萬不要忘記,香港社區層面仍存在大量閒置的街市檔攤,平白浪費了大量的城市資源和經濟機遇。由食環署管理的近百個公共街市和熟食中心,部分由於市場和行業定位得宜,至今仍是社區經濟的重要中心;但亦有不少街市管理失當,以致出租率、使用率和人流皆差強人意,作為坐擁巨大資源的食環署實難辭其咎。

近年政府推出的「街市現代化計劃」,斥巨資改善街市的硬件設施,卻無法在營運模式上加以革新,可說是斷錯症、下錯藥。食環署仍一貫以管理小販的守舊作風,無視街市作為本土經濟重要的一環,無法與時並進地配合市場的發展。如此不論街市硬件怎樣革新,軟件思維仍十年如一日,則街市凋敝必然成為「自證預言」,廣大市民則損失珍貴的經濟活動空間。

至於近日開幕、位於天秀路公園旁的天水圍臨時街市,更進一步外判予私人私人企業營運。這一方面反映了政府部門自我閹割,承認自身已無力改善街市的管理;另一方面則把關乎基層民生的重大職責,推卻給利潤至上的連鎖集團,勢必令檔主和消費者任由魚肉,為本土經濟發展立下極惡劣的先例。

當官僚霸權橫行數十年之後,便在毫無民意基礎的支持下,輕率將責任推卸給市場霸權,兩者同樣完全漠視普羅市民的生計和權利。官府無能,企業橫行,香港人只能徒呼奈何?

影子長策會成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