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7日
儘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本月初在上海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進博會)仍然吸引了大批來自世界各地的企業參展。這一盛況不僅突顯了中國市場對拉動全球經濟疫後重振的示範作用,也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完美詮釋。
今年以來,受疫情衝擊和「逆全球化」影響,世界貿易和經濟增長雙雙出現了衰退。在此背景之下,中國經濟率先從疫情中恢復,帶動國內消費的快速復甦,而「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把促進消費、拉動內需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更進一步增強了海外企業對中國市場前景的信心。
受惠於有效的疫情防控和適當的宏觀政策,內地經濟正加快實現恢復性增長,國內生產總值(GDP)從首季度的負增長,反彈至第三季度增長4.9%,成為今年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有望實現正增長的國家。十一黃金周期間各大商場爆滿的情景,印證了中國市場的強大韌性和內地消費者的驚人購買力。根據官方資料,今年黃金周期間,全國出遊人次超過6億,零售和餐飲重點監測企業銷售額約1.6萬億元人民幣,日均銷售額比去年增長了4.9%。
作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內地居民的購買力早已令其成為全球企業拓展業務的重要目的地。當全球多個主要經濟體仍籠罩在疫情的陰霾下,內地市場的增長潛力更令其成為全球企業難能可貴的業務「增長極」。滙豐最新發布的一項全球企業調查顯示,超過三分之二的受訪企業把中國當作未來業務拓展最重要的三大市場之一。
更令人鼓舞的是,雖然疫情加劇了「逆全球化」趨勢,中國市場的大門卻愈開愈大。內地強調,新發展格局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並增強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功能。
我們相信,作為構建「雙循環」新格局的重要一環,中國將加快開放市場的步伐,進一步拓展對外貿易與投資。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中美貿易衝突加劇的背景下,與更多的國家開展廣泛的經貿往來,尤其是與發達經濟體之間的互動,將為中國吸納先進技術、推動產業升級帶來強大助力。在此過程中也帶動工人收入的增長,從而拉動內需,促進國內大循環。
把握中國消費市場走勢
事實上,中國近年來採取持續降低關稅等措施擴大進口。2018年內地4次自動調低關稅,從2017年的9.8%降低到7.5%。此外,內地還正積極推進與更多亞洲國家及歐盟的自貿協議發展。
對希望在中國拓展業務的全球企業而言,進博會這一國際貿易合作平台為他們找到市場入口、獲取訂單從而恢復生產提供了絕佳機會。更為重要的是,通過與內地消費者的近距離接觸,與會的海外企業能夠更好地把握中國市場的脈搏。
內地消費者的需求正在快速演變,經歷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之後,數碼經濟也在更多的消費領域成為主角。今年1至9月份,在整體零售疲弱的情況下全國網上零售額按年增長達到9.7%。新一代的中國消費者不僅對品牌和品質有更高的要求,對高科技產品的需求也在持續增長,對各類高品質服務的需求增長尤其迅速。只有對中國消費市場的未來走勢準確把握,並制定相應的業務發展戰略,才能真正把握機遇,獲得長遠成功。
滙豐的調查顯示,許多國際企業都已意識到需要進一步完善自己的業務策略以適應新形勢的要求。他們有的加大在內地的投資,通過提升生產效率、改善訂購和發貨流程加快進入市場的步伐;有的則着重建設電商平台、尋求當地合作電商夥伴,希望盡快融入市場高度數碼的商業環境,擴大產品和服務的銷售範圍。此外,內地消費者對高科技產品的需求也帶動海外企業在相關領域的投資。資料顯示,高科技行業的外商直接投資在過去數年保持快速增長,2019年增長率達到25.6%,遠高於5.8%的外資整體增長水平。
雖然進博會舉辦時間只有一周,可以肯定的是海外企業對中國市場的興趣未來只會有增無減。中國構建的「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將推動中國經濟進一步向消費驅動轉型,為全球經濟復甦注入新動能。
作者為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行政總裁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美兩黨分掌國會 獲投資者支持 |
上一篇: | 納指破頂下月險 阿里阻力2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