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6日
《彭博商業周刊》發表了一份長篇文章,指中國人民解放軍間諜於Super Micro Computer(下稱Super Micro)主機板上安放惡意晶片,建立廣大供應鏈攻擊管道,滲透美國企業。報道又稱,Super Micro大客戶蘋果早於2015年夏天,在Super Micro主機板上發現了惡意晶片,2016年蘋果已經與相關公司終止合約。
操刀記者立場偏「大美國」
至於事情的開始,就要講到2015年亞馬遜收購一間串流視訊伺服器業者Elemental,之後亞馬遜為Elemental伺服器進行安全測試,結果在伺服器主機板上發現一顆「比米粒大不了多少」的微小晶片,後上報美國監管機關。這是報道的陳述,但當時人亞馬遜及蘋果馬上回應,說沒有發生過相關事宜,基於品牌聲譽、法律及商業利益角度來說,亦屬合理。
今次的文章到現在來說亦可以算是一個報道,文章的作者是Jordan Robertson和Michael Riley,兩人均為《彭博商業周刊》記者,專門報道間諜和高科技犯罪活動。Jordan Robertson比較活躍於市場,文章較多;Michael Riley的文章就寥寥可數。其實,只要花點時間,讀一讀兩人過去幾年的文章,其實他們的文章旗幟都相當鮮明,內容講及網路黑客問題,而槍頭多數指向俄羅斯、伊朗及中國,很大程度上立場與觀點都是偏向「大美國主義」。
除了中國玩家Super Micro之外,另一主角就是亞馬遜和蘋果,這兩家企業都相繼同美國狂人特朗普有牙齒印。特朗普表示,亞馬遜令美國郵政局損失慘重;之前又公開促請蘋果生產線撤華返美,否則關稅伺候。其實,特朗普講到最後又是稅的問題。亞馬遜網上銷售避開銷售稅,生意上大舉投資將利潤壓低,自然利得稅亦交少了。而蘋果一向不把海外盈利調回美國,否則須繳納重稅,到最後蘋果寧願發債集資來派發股息和回購股份,亦不調回海外資金。
亞馬遜蘋果處境尷尬
今次Jordan Robertson和Michael Riley報道不單打擊中國,更把亞馬遜和蘋果放於一個好尷尬的位置。至於事情是真是假,相信有可能到最後亦不了了之,因為始終舉證難度甚高。
今時今日,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任何有關中美關係的風險都會自然放大。以股市為例,Super Micro難逃一劫屬正常,股價一夜大瀉41%。而與事件無關的中國科技股亦普遍走低,相關程度非常低的聯想(00992),股價亦一度下挫約20%。風險錯誤放大,就有交易機會,有危就有機。對於中美關係的新聞,讀者可以多看外國文章,多了解分清事實,有助提升投資投機表現。
本人及與本人有關之戶口沒有持有以上股份及相關衍生產品權益。
https://www.facebook.com/coffeehkej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扼殺創業之魂 中港股市硬傷 |
上一篇: | 蠢人才會年頭估年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