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10月17日

鄒崇銘

特首選舉的《屍殺列車》

香港回歸19年,我們已先後領教過被欽點的商人治港、文官治港、專業治港(或可加上官商鄉黑治港);展望未來,又大有機會出現新的永劫輪迴,回復到文官治港的老路上。5年之前,曾蔭權被千夫所指,而梁振英則彷彿帶來新的希望,就連一些基層市民和組織者也變成「梁粉」;5年之後,「換特首」已成為不用多談的全民共識,然而,下任特首又能為我們帶來什麼?

千萬不要忘記,曾俊華和曾蔭權在哈佛大學認識,並在後者的鼓勵下投考公務員,在曾蔭權任財政司司長和政務司司長時期,曾俊華晉身規劃地政和工商科技等局長職位;到曾蔭權出任特首之際,曾俊華便轉任特首辦主任,及後則成為財政司司長,二人一直合作無間,並且共同通過無為而治的態度治港,並最終催生了號稱「適度有為」的梁振英上台。但你又能否想像,一旦曾俊華出任特首,其政績和曾蔭權又會有何差別?

當「摸底」作為常態

但凡文官,最主要的一個特質就是遵循上級的領導,必恭必敬的完成指派的任務。在回歸前,上級領導是港督和行政局,也包括滙豐、太古和怡和的大班,問責對象簡潔和清晰;但一旦文官當上特首,問題便來了:到底誰才是他的領導?是市民、是選委、是北京,抑或是四大地產商?不過,無論最終答案是誰,文官特首必定一如既往,繼續扮演被指派、而不會是領導的角色。

或許時代已經進步了,以往行政局實行的保密和集體負責制,早已名存實亡;取而代之的是各類連名字也說不清的高層督導委員會,就連誰是成員、誰有沒有開會也撲朔迷離。

至於行政局或行政會議的功能,或許早已被稱之為「摸底」的機制取替,日後就連會面紀錄也很可能找不到。對此,市民實毋須過於擔心,當文官特首再度走馬上任之際,必然是重新「洗牌」、再次「摸底」之時。

「三必」與「三必不」

由此而言,「換特首」明年一旦成事,勢必為香港帶來以下各種新景象:

一、中港融合將變本加厲,各種資金「直通車」將更暢通無阻,香港雖然不會像澳門或新加坡開賭,但投機事業必定猶有過之。

二、曾蔭權時代有所謂十大基建,未來勢必有二十、三十大基建,但求烽烽火火、沙塵滾滾,力求通過大興土木營造短期的泡沫浮華;而當低效低能的「大白象」落成時,一眾高官早已超過退休年齡,說不定還能撈過什麼非執董的職位。

三、樓市自然亦一片唱好,無論棕地或綠化帶大小通殺,盡皆化作豪宅點石成金的魔法棒,實行全民炒樓,歌舞昇平。

當然,以上還未計算最極端的情況,就是新特首有可能採納團結香港基金的方案,實行將新建公屋可租可買,它主張半賣半送公共資產,表面上是還富於民,實質上卻是還富於商──為普羅市民儲備足夠的首期,然後盡皆向一小撮地產商進貢。當全球自由經濟的幻想早已破滅,抱殘守缺的主流經濟學家,卻仍緬懷「炒樓致富」的陳年歲月,深信地產市場所創造的財富效應,能帶來安居樂業和社會穩定。自始至終,卻無視向地產業傾斜帶來的種種惡果。

歸根結抵,一直以來香港的自置居所政策,被打造成一條只准向上爬的不歸路,令置業者不斷朝向私營化以至商品化的方向邁進。願意前進的難免跌入交易價值的漩渦中,不願意或無能力前進的,則彷彿會在社會階梯上被不斷拋離,造成置業vs非置業人士、公營vs私營房屋業主的社會差距,最終令所有人皆自願或是被迫地,繼續參與這個所謂「地產霸權」的遊戲。

香港要尋求新的出路,要打破房屋金字塔階梯的專制,並不是要全盤否定自置居所的意義,反而是要開啟更多不同的房屋想像,讓所有香港市民能夠各適其適,真正釋放自由選擇、個人自決的能量,不用繼續在房屋金字塔階梯的怪圈中作困獸鬥。

反過來說,「換特首」後以下情況必定不會(請注意,是不會)出現:

①香港不再過度依賴內地商機,重拾亞洲國際都會和國際金融中心的自信;

②香港逐步解除官商勾結、地產霸權的束縛,土地資源和城市空間重新面向市民所需,工商百業恢復競爭力和重拾生機;

③生態保育和城鄉環境逐步改善,囤積農地、破壞土地、套丁、僭建和亂開發得到控制,令這個城市更具可持續發展的潛力。

以上討論好像只針對文官,但香港人其實早已深明問題根本並不在於誰當特首,而在於特首背後所代表的價值和利益。儘管「換特首」仍是近期不少候選人(包括泛民大佬)的主要口號,但經歷了長達19年的教訓,香港人已深明「換特首」不但「換湯不換藥」,更可能是「一山還有一山低」,令香港面對的政治經濟危機急劇惡化。顯而易見,「換特首」只意味由一個利益集團,換了另一利益集團。執政的動機是源於短期投機──但求即時搜刮最多的財富,就算與黑勢力勾結亦視為「合作」,直至最終可能鎯鐺入獄亦在所不惜。

利益vs公民共同體

統治利益集團所代表的,是一種利字當頭的「利益共同體」,就像坐在《屍殺列車》上的部分權貴,為求自保而不惜犧牲其他乘客的生命,其實要比喪屍還要可怕百倍。那種在「搭沉船」時還不斷想着「拋別人落海」的心態,那極盡貪得無厭的人性黑暗面,最終會為自己和社會帶來什麼代價,在此已毋須再一一細表。

問題反而是當普選已經變得遙不可及,香港政治勢必長期沉淪於永劫輪迴之際,香港人又會否像《屍殺列車》的部分乘客般,失去了生存的意志和勇氣,寧願變成一起沉淪的喪屍?抑或仍有不甘心、不沉默的一群,慢慢地積聚成自立自主的「公民共同體」,在政治「屍殺」的大環境中,堅守命運自主、社區自救的信念,為香港發展、為這個城市的未來,繼續拼盡最後一分力量?

鄒崇銘_影子長策會成員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