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4日
「環保」、「可持續發展」等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主流議題。隨着消費者對天然產品需求的增加、環保組織敦促減少廢物、投資界的支持,以及立法機構頒布的環境保護法規,全球各地的公司感受到了「綠色」的壓力,對綠化供應鏈抱持更積極的取態,除重新檢視供應鏈,並期望它最終為企業帶來財務回報。
市場追求可持續性
滙豐最新發表的調查報告《滙豐商貿領航》顯示,在訪問覆蓋的34個市場逾8500家企業中,近三分之一(31%)的受訪企業計劃於未來3年內,對其供應鏈作出可持續發展相關的改革。對有意綠化供應鏈或推動環境可持續發展的企業而言,成本效益、提高收入和財務表現均是主要動機,反映企業對潛在財務回報有一定認識。
近年,大型買家以至終端消費者追求「綠色」、「環保」及「可持續性」,他們要求企業更負責任地管理其供應鏈並進一步披露相關環保管理措施。這情況在全球各個市場愈趨普遍,故公司們面臨改革的壓力不斷增大。由於企業造成的環境影響近八成來自其供應鏈,策略供應商及合作夥伴的「綠色」程度成為影響企業品牌及表現的關鍵因素。
隨着企業設法保持競爭力,當中較有遠見的已經開始採取行動。據《滙豐商貿領航》調查結果,超過四分之一(26%)的公司認為,透明度是物色新供應商的重要標準,原因在於消費者愈來愈希望了解產品的出處,以及生產過程對人類、動物及環境的影響。調查中有兩成企業已就可持續發展踏出第一步,表示在過去兩年加強了供應鏈管控,當中部分更已取得成效,稱減少了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與此同時,監管機構及投資者續施加更大壓力,要求企業披露其可持續發展措施,這正好解釋高達85%的公司希望達致行業或市場認同的可持續發展標準。
銀行融資推動實踐
轉型至更可持續發展對企業有諸多益處,銀行也應在當中發揮作用。去年11月,滙豐公布的《環境、社會及管治補充資料》中,承諾於2025年底前,提供多達1000億美元的可持續發展融資和投資。我們在香港早於2004年起舉辦嘉許計劃,鼓勵企業在日常營運實踐有關理念,今年9月更推出「可持續發展商業貸款」,按照企業減少碳排放量,提供現金回贈。
我們相信,若企業盡早評估其供應鏈網絡,同時採取措施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定可幫助他們在要求日益嚴苛的貿易環境中保持競爭力,並開拓新的財務效益。
作者為滙豐香港工商金融主管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基建融資「去風險化」成本高昂 |
上一篇: | 中國製造業疲軟 銅價受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