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6月15日

Clyde Russell 財經路向

中印左右全球原油需求增長

原油市場中的討論,正變成完全聚焦於揣測石油出口國組織(OPEC)下周是否會放鬆產量限制。雖然6月22日在維也納舉行的這次會議無疑將嚴重影響油價的短期走向,但市場只關注供應面可能被認為有點短視。

較長期來看,需求或許是影響油價的更重要因素,而且一個簡單的事實是,全球油市現在實際上已被兩個國家所挾持。

進口量按年上揚

中國和印度年初至今約佔預期中的原油需求增長的69%,這意味着對於原油市場而言,這兩個大國發生的情況或許比維也納會議的結果重要得多。 國際能源署(IEA)上月預期,2018年全球原油需求將每日增加140萬桶,低於之前預計每日150萬桶。

中國海關資料顯示,中國今年1月至5月原油進口量為每日921萬桶,較上年同期每日增加69萬桶。據船舶和港口資料以及行業消息人士指出,印度1月至5月原油進口量為每日457萬桶,較去年同期每日多27.2萬桶。

把這兩個國家──即全球最大和第三大原油進口國的進口量合計起來看,2018年首5個月該兩國的進口量較上年同期每日增加96.2萬桶。

如果今年剩餘時間也能保持這種增速,那麼IEA預期的全球需求增幅中將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中國和印度。

大多數投資者或企業都會告訴你,預期的需求增幅中有逾三分之二都僅來自兩個國家,這樣是極其危險的,但油市看來對這兩個國家的前景基本不以為意。

風險或正在加劇

雖然經濟預期大多顯示中國和印度將表現強勁,但並非沒有風險,而且這些風險可能正在加劇。

拿中國來說,就常年面臨信貸問題威脅,許多經濟領域槓桿水平居高不下,而且貸款付息還本吃力,此外還有貿易緊張形勢升級,以及與特朗普政府爆發關稅戰的風險。而且中國政府治理空氣污染的政策,正令汽車行業轉向電動汽車和液化天然氣(LNG)動力卡車。

從印度來說,其經濟前景面臨的最大風險在於高能源價格,因為該國高度依賴進口原油和天然氣,也一定程度上依賴進口煤炭。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每升柴油價格周三達到67.85印度盧比(約1美元),比上年同期上漲27%。布蘭特原油價格過去一年已經攀升71%,意味着印度消費者一直在苦苦應對油價這番漲勢,不過政府全靠國有煉廠消化成本攀升的做法還能撐多久,這要打上問號。

總體而言,還不能說中國及印度的原油進口需求增速將放緩,但風險主要還是在減緩的方向,而非加速。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