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4月17日

譚新強 中環看世界

美炸敍如項莊舞劍 冀阻華奪高科技?

周末美國聯同英、法終於發動敍利亞空襲,遠距離從空中、戰艦和潛艇發射了105枚各種巡航導彈(是去年襲擊的兩倍規模),摧毀3個生產化學武器的基地。出擊前不少人擔心比去年更危險,因為俄國力撐敍利亞總統巴沙爾(Bashar al-Assad),加強駐兵,更講明如俄軍受到威脅,必將截擊飛彈和對美軍進行還擊。最誇張的說法是今次衝突可成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但結果今次空襲一點都不似打仗,可能叫它做一場軍事演習和軍備展覽更貼切一點。按報道,不單止美方盟軍沒有傷亡,連敍利亞都只有數人受傷,竟然沒有人死亡!沒有塗炭生靈固然是好消息,但打仗竟然無人死,簡直是奇聞!

行動似是軍演式攻擊

這次襲擊可說賣足廣告,有如早上電台廣播軍營有實彈訓練,警告市民不要走近練靶場。敍利亞軍方早在數天前就已把所有士兵撤退,可能化武儲存都已搬走,唯一損失是移不動的生產設備;但願真的能阻止再次生產化武。俄方就似乎更早接到通知,所有駐軍都遠離受襲目標,連本來最備受矚目的S400反導彈系統,都因俄方設施沒受威脅而不需啟動,可能令一些軍事迷失望。

襲擊一完成,特朗普急不及待馬上報捷。他讚揚這是一次完美的轟炸,毋須繼續行動,正式宣布「Mission Accomplished」(任務完成)!不少傳媒指出在2003年,當時美國總統小布殊在伊拉克戰爭開始不久,也趕着宣布「Mission Accomplished」,但結果伊拉克戰爭長達十多年,至今仍有美軍駐紮在當地。

特朗普一兩次的軍演式空襲就真的能阻嚇巴沙爾政權再用化武嗎?更遑論停止內戰,和解決更複雜的族群矛盾和所有地緣政治問題。敍利亞政府更號稱成功截擊71枚導彈,凌晨空襲後不久更有數百市民「慶祝」!(大難不死?)

這次「軍演」式空襲用得最多的是歷史悠久的戰斧(Tomahawk)式巡航導彈,製造商為Raytheon。今次行動也派出B-1B轟炸機,由波音製造,首次使用JASSM式空對地飛彈,是Lockheed Martin出產的。英、法盟軍用了歐洲共同研發的巡航導彈,英國名字Storm Shadow,法國則叫作SCALP EG,合作製造商包括英國的BAE,法國的Airbus和意大利的Leonardo。

當巴沙爾政權再次在杜馬(Douma)出動化武殺害無辜國民包括大量兒童的新聞傳出時,據報出名沒耐性的特朗普就想立刻出擊,但經白宮幕僚和軍方將領勸喻後才冷靜下來,用了幾日時間來小心策劃這次行動。我不知這是否屬實,但這次出擊明顯是經過深思熟慮,有效應付6個錯綜複雜的問題,更有助達成一個更重要的整體目的:

1)敍利亞使用不合人道的化武,違反一戰後成立的日內瓦協議,所以美國必須率領盟軍,用廿一世紀的最新武器去轟炸這些古老二十世紀初技術設施(有點諷刺),亦可算是科技進步的一種體現吧。

2)這次出擊亦有助鞏固和確定美國在中東的強大影響力。空襲過後,敍利亞都不敢向美國宣戰,只敢說將加強反恐,和在聯合國安理會吐槽,投訴美國欺凌弱小,有如回到森林弱肉強食的世界(美國正要證明它是Alpha male)。敍利亞因接受什葉派的伊朗支援,所以受到其他阿拉伯國家排斥。這次襲擊普遍得到沙地、阿聯酋,甚至卡塔爾的支持(他們更喜歡油價飆升)。

3)這次行動可說是美、俄玩了一場注碼甚大,有人形容比1962年的古巴飛彈危機更危險的chicken遊戲(鬥大膽)。敍利亞可說是俄國在中東剩下來的唯一盟友,塔爾圖斯(Tartus)港更是俄國在地中海的唯一海軍基地,具有極大的戰略重要性。如美俄在這次對峙中互不退讓,情況確可急速升級,演變成兩個核武大國的正面軍事衝突。但結果是美國贏了頗為漂亮的一仗,雖然美方有預先警告俄國,但仍有進行轟炸,而俄國完全不敢干預,等於默認了美國的霸權地位。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核戰是不可以打的,而非核戰鬥就愈來愈是一場高科技的競賽,包括航天、衞星導航、無人駕駛,以至AI等等範疇。最底層的技術仍是半導體,超過八成芯片是依賴進口貨,技術比中國更落後,停留在約100納米水平,跟最先進技術差距七八代以上。

俄鋁遭遇 更顯中概股回流可貴

短期內美國更會加強針對俄國和伊朗的經濟制裁,可能部分原因是對沖高油價對俄國和伊朗的好處。過去數周,盧布已曾跌近15%,RTX股票指數亦跌超過一成。多名俄國商人包括俄鋁(00486)老闆歐柏嘉(Oleg Deripaska)受到冷淡對待,因此俄鋁股價暴跌了七成,彭博系統更停止報價!(中國看在眼裏,肯定更明白CDR和保留中國公司在內地或香港上市的重要性。)

4)特朗普轟炸敍利亞的部分原因也當然是為討好美國人民。上台至今,「通俄門」一直困擾着特朗普,敍利亞一役正是跟俄國劃清界線的好機會,是真是假並非最重要。特朗普各樣醜聞纏身,找個外敵來分散注意力和團結國人是永遠有效的一招,近日民調 都略有反彈。特朗普的另一原因是要表明跟過去奧巴馬只說不做的風格的區別。

5)早前特朗普拚命損害西方聯盟,整天投訴NATO盟國並未公平承擔軍費。這次能把英、法兩國拉進來一齊行動,有修補西方聯盟作用。早前英國指控俄國在倫敦企圖謀殺前俄國間諜和其女兒一案,亦有助說服英、法參加行動。最近特朗普更表態將考慮重返TPP談判,亦是表明想修補跟亞洲盟友如日、韓等國的關係,和抗衡中國崛起。

6)我認為轟炸敍利亞的另一目的是距離五千多公里外的中國。這次「軍演」有一定的威懾作用,突顯美國的強大軍事力量,且有政治空間採取主動,跟中國的實際情況很不一樣。另外就是英、法等美國盟友,就算在貿易上極不願支持美國的保護主義,但在阻礙中國爭取高科技一事上,他們都是暗地裏極度支持的,尤其在吉利集團秘密收集了近10%的Daimler股份後,再加前年美的收購Kuka的先例,都令歐洲人對中國起了戒心。

昨天港股和A股又再大跌,騰訊(00700)再度下試400元。表面原因有好幾個,最主要是國內投資者突然缺乏信心,又再擔心經濟放緩甚至乎硬着陸(我不信)。新增貸款遜預期、外貿意外地出現赤字(美國願望成真?)、取消銀行存款息口上限指引,有如變相加息,可能導致NIM收窄,NPL上升。金融本來就是一個信心遊戲,有信心時看經濟前景就如謂杯水只有半滿,沒信心時就謂半空。

世界大戰爆發風險低

另外香港金管局終於出手干預,幾日內買入100多億港元,體現弱方保證,雖只佔銀行總結餘的10%不到,但已對股票以至更重要的地產投資者起了心理作用。最後傳聞海南島真的可能舉辦賽馬和相關彩票,也影響了澳門股。

美國轟炸敍利亞的最大收穫是告訴全世界它仍是最強霸權,雖然不少國家擁有核武,但不可能真的使用,所以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風險其實並不高,不用太擔憂。

但請想清楚,在這情況下,各種常規高科技武器系統其實更重要。所以中、美的最重要競爭就是在高科技領域,尤其最底層的半導體。如美國迫令美、歐、日半導體生產設備商全面停止出口到中國(不管客人是中國或外資企業),中國幾乎不可能繼續提升自我研發的半導體製造技術。

中環資產擁有Raytheon、Lockheed Martin和騰訊財務權益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