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30日
上周終見到特朗普在Twitter中,提到希望在不久將來,邀請中國領導人到白宮開會,而不再是到他在佛州的私人莊園Mar-a-Lago。孺子可教也!
我在過去數月已多次指出過中國領導人再到Mar-a-Lago作私人家訪,於禮不合,尤其在充滿多個重要紀念日子的今年,更不可行。上月在華盛頓參加峰會時,更曾直接提醒有份參與中美峰會安排的Jared Kushner(特朗普長女Ivanka的丈夫,Ivanka與他跟一些中國頂層海歸派關係極佳)這個看似細節,但其實非常重要的禮節問題。我當然不肯定這次白宮邀請的轉變與我的建議有關,但至少我已盡了綿力,現在見到實際效果,功德圓滿,已很安慰。
但到底什麼時候中美貿易談判才能完成,甚至最後能夠成功談攏,都仍有些少不確定性。今周美方代表又再去了北京進行新一輪會談,據悉連下輪中方再到華盛頓的續談都已計劃好。根據美國傳媒報道,中美談判分為6個範疇,包括保護知識產權,強迫性技術轉移,國家資助工業政策,市場開放,維持人民幣基本穩定等等,白宮不停透露談判有良好進展,已接近90%達成共識,但似乎最後10%,特別有關執行部分,一直處於膠着狀態,無法完成協議。
餘下「一成」 拉鋸不休
除實質的利益和意見分歧外,我亦早已指出過,兩邊本身的經濟局勢的強弱,甚至股市表現,都對談判立場的軟硬程度有影響。今年中國經濟開始回穩,第一季GDP增長6.4%,超出預期,所有PMI指數亦已回升至50之上,代表連製造業都回復擴張。社融和新增貸款,出口數據等,也是超於預期。A股表現,更再次領先全球(當然去年表現亦是最差的),今年盈利增長估計有8%至10%。可能因此,明顯近月中方在談判上的態度逐漸變得較強硬,更不再過度着急達成協議。
反過來,特朗普在去年中期選舉失利後,再加上第四季的股市暴跌,年初債券孳息率曲線更曾一度倒掛,美方在談判上立場明顯軟化。原來的3月1日限期早已過去,本來按特朗普的bully(欺凌)性格,早已應該失去耐性,已執行原先的恐嚇,把針對二千多億美元中國貨的關稅,從現在的10%提升至25%,或甚對其餘的3000億美元華貨也同樣徵收關稅。但直到現在,事實是特朗普表現得非常有耐性,不斷替中美談判進展說好話,亦沒有再設時間死線。據聞,美方更開始接受雙方對等的違約懲罰協議,舉例譬如中方認為某美國藥廠的某一種藥,收費過高,有壟斷市場的嫌疑,只需中國單方面認為有足夠證據,即可採取懲罰行動。已有不少美國公司表示擔憂。
但近日美國的政經局勢又再出現變化。首先米勒通俄調查,好好醜醜,總算告一段落。大致上,特朗普有驚無險(too big to jail),即使仍有一大堆國會和SDNY(紐約市南區)檢察官的調查,但特朗普即時被彈劾的機會不高。因此,特朗普處境馬上有改善,遂密鑼緊鼓開始着手準備競選連任工程。他固然在意股市表現,但亦需保持民粹派支持,最容易的方法就是針對中國,這個最強的「外敵」。況且明年選舉,其中一個呼之欲出最重要的議題,就是不少民主黨參選者,如桑德斯所支持的社會主義,與傳統美國,尤其共和黨,長期視為神聖、有如金科玉律的資本主義之爭。 當然桑德斯和AOC等人口中的所謂「democratic socialist」(民主社會主義),較接近歐洲盛行已久的「social democrat」(社會民主主義),而並非中國和前蘇聯,在共產黨主政下所實行的社會主義。但在特朗普口中,當然會盡力攻擊社會主義,把它形容為一個極度專權、腐敗、不合人性和經濟效率極低的制度。不止他,早前JP Morgan CEO戴蒙在致股東年報中,也表示同樣觀點。他們當然都只是自欺欺人,故意漠視中國,作為社會主義的超成功例子。
經濟上,美國第一季度出乎意料的好,GDP錄3.2%增長,遠超只2.5%的預期。即使遲些有點修正,也不會差太遠。股市方面,本來悲觀者如大摩的Mike Wilson,預計第一季將出現earnings recession,但結果是沒有,標普業績已出了近半,整體有約2%至3%增長,不算很多,但考慮到去年有減稅導致的高基數效應,已算不錯。GDP數據一出,特朗普馬上出來認叻,基本上大家對美國在可見將來出現經濟衰退的憂慮,一掃而空。
但回過頭來,經濟轉好,又會否等於美國再獲對中國採取較強硬立場的籌碼呢?我認為特朗普仍非常關心美股表現,很想跟中方盡快達成協議,但迫使他態度轉硬的壓力也正在加大。
前國師班農料回歸美國
他的前總策略師班農,在美國已銷聲匿跡了一段時間。過去近一年,他差不多搬了去歐洲,奔走各國,推動他的alt-right(另類右翼),危險民粹國家主義。他企圖協助意大利的Five Stars和League,法國的國民陣線,甚至德國接近neo-Nazi(近代納粹)的極右「Alternative for Germany」等黨派,在5月的歐洲議會選舉中贏取更多席位。他是位愛爾蘭裔天主教徒,自覺另一任務就是攻擊梵蒂岡天主教廷,包括教宗方濟各,企圖迫使教廷承擔全球教會內多年來發生的性侵兒童案的責任,和推行改革。這任務較有意義,我亦支持。但要留意的一點是,他分析世界局勢,並非以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為依歸,他更喜歡用古老的國家、民族和宗教等標籤為識別。例如他認為中東的伊斯蘭民族,正跟西方白人的Judeo-Christianity(猶太-基督,當然其實伊斯蘭也同出阿伯拉罕一脈),展開生死存亡之新聖戰。
歐洲選戰已近尾聲,所以他就開始回歸美國,準備在明年大選中再生事端。雖然上屆他幫助特朗普競選,非常成功,但他被炒離開白宮後,跟特朗普已幾近陌路人。暫時他仍聲稱支持特朗普,更幫他講好說話,指說「通俄門」根本不重要,因為俄國經濟規模只如紐約一州般大。但他明顯違背良心,當日他被炒原因,正是指控特朗普兒子Donald Trump Jr.在選舉期間,曾接觸俄國代表。經濟政策上,班農反而支持對高收入人士打重稅,所以如他在明年選舉中,倒戈相向,反過來支持民主黨人,如Kamla Harris或桑德斯等,我將一點都不意外。
上周他接受CNBC訪問,同場還有沒有太多人理會的對沖基金經理Kyle Bass。Bass過去已曾經因造空港元而輸過錢,竟然見過鬼不怕黑,號稱再接再厲,全面看淡所有東南亞貨幣和市場,包括大陸和香港,已再次造空港元。他形容香港金融系統極度危險,銀行總資產是850%GDP,家居總貸款為300%GDP,這些數據是真的,但香港是區內主要金融中心,擁有大量銀行資產,有何奇怪?香港房價的確高企,但不幸仍有大量游資入場,再加息口長期低企,發生系統性風險並不高。最離奇是他號稱香港因保衞港元兌美元掛鈎,已花掉80%儲備。金管局的銀行額外結餘,因港元息口長期低於美元,的確縮逾80%,但外滙儲備仍豐厚,穩站在4200億美元以上。
老實話,我已等了很久,亦非常歡迎Bass等外資造空港元。原因正是港元在過去一年,一直貼近弱方保證水平,且聽到令人不安的傳聞,竟然是內地大型金融機構在做美元兌港元息差套利。但當外資加入造空行列,我就反而不怕,肯定港府以至中央,必定力撐港元。
再想深一層,即使港府和中央真的重訂港元政策,大概率是由掛鈎美元,改為1兌1掛鈎人民幣。到時港元不跌反升10%以上,Bass等人定必被「挾爆頭」。到現時為止,獨立港元仍符合香港和整個國家的最大利益。
班農的整個訪問,重點是提醒美國,中國是美國有史以來所面對的最大existential threat(存在威脅)。聽來有點嚇人,但其實並非一定誇張。他列出一大堆對中國的例牌指控,包括貿易上所謂不公平手段(討論太多,毋須覆述),企圖利用「一帶一路」來結合歐亞兩大陸力量(有何不好?),在南中國海建島,企圖把美國海軍推離西太平洋(有何不對?美國會否容許中國艦隊巡邏美國西岸對出海域?)和發展「中國製造2025」,企圖掌控5G、AI、機器人等先進高科技行業(誰不想?)等「惡行」!
我多次指出過,無疑中國是美國在全方位所遇過的最強對手。如要認真面對這次挑戰,必須首先訂下戰略目的,是否願意竭盡所能,永不容許中國名義GDP超越美國?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美國又是否願意付出沉重的代價,即使不打仗,最少都需要嚴禁所有高科技出口到中國,尤其半導體生產設備和尖端芯片。但美國受得了嗎?不少半導體公司,一半或以上的生意來自中國。更簡單打擊中國的方法就是繼續加息,當然美國也必須陪着中國走進經濟衰退,特朗普又願意嗎?
即使班農也只是叫叫嚷嚷,投訴中國不依國際貿易和西方資本主義慣例做事。其實這種「倒迫」手法頗有效,中國不就正在改革各種宏觀政策,包括減稅,去槓桿,加強保護IP和開放市場等重要措施。當中國改革成功時,其實對美國的挑戰更大。
在訪問中,班農的最主要目的,似乎正是帶出中國應為明年大選的最重要議題。他企圖把特朗普推上模仿列根之路,明言他最重要留給後世的政績(definitive legacy),應該就是他的中國政策。反過來,他對民主黨的建議亦是,如想贏回白宮,也必須把中國政策提升為最重要議題。
趕G20峰會前太倉卒
最後,我既然已猜中下次中美峰會的地點,就大膽再猜一下峰會的時間。這猜測不容易,有點像量子物理的Heisenberg Uncertainty Principle,不可能同時知道一粒分子的準確位置(position)和動量(momentum)。
我認為峰會最快都要等到7月。眨眼已到5月,中美峰會是大事,最少都需時一個月來準備和事先公布。在5月底特朗普計劃去日本拜訪新日皇德仁,可算給足面子,為此事安倍多番奔走,早兩天又去了華盛頓。有人本預測中國領導人也可在此時間去日本訪問,然後借此機會舉行中美峰會和簽署協議。首先,日本絕不會同時接待中美首腦作國事訪問;另外,試想想,中國有可能借用日本的地方來簽署中美貿易協議嗎?
6月底特朗普應會再到大阪,參加G20峰會,中國領導人也有可能參加。北美三方新的USMCA,確是在去年底在阿根庭G20峰會旁邊所簽署的,但整個過程草草了事,更有點不歡而散,加拿大總理杜魯多連舉起協議拍照都拒絕。中美兩大國簽署協議是大事,更不可馬虎了事。
中美峰會安排在6月中,在G20峰會之前,不是不可能,但協議仍未談攏,似乎有點倉卒。所以我認為最適合的時間,是在7月。拖得太久也有問題,特朗普出名沒耐性,本來給出的談判限期只有90天,根本不切實際。只是如拖延超過原來的限期太久,美方也將面對實行增加關稅恐嚇的壓力。班農上周已撥火,認為中方在拖延,特朗普應該先提升關稅,才再繼續談判。他真的是一碌名副其實的「攪屎棍」!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Lyft股價跌不停 Uber上市心驚驚 |
上一篇: | 六福經營改善仍遇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