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10月30日

江藍 藝文評論

《孤兒》以身體驗證真相

5年前綠葉劇團首演《孤兒》時沒看到。終於,在該劇巡演內地及三藩市等20多個城市後,劇團將之帶回香港舞台,於藝發局今年「賽馬會藝術新勢力」系列中演出,讓我有機會補看這個綠葉的早期作品。由黃俊達創立及出任藝術總監的綠葉劇團,以形體動作作為傳情達意的主要工具,團隊大部分都是與黃俊達一路走來的長期夥伴。

《孤兒》講述春秋時期晉貴族趙氏幾遭滅門,只有趙朔遺腹子趙武在臣子程嬰的保護下幸存的史實。之前看過的作品如《爸爸》,以面具無言劇形式呈現,有布景及道具。《孤兒》則是回到最基本——沒有道具服裝布景,演員靠的,除了身體以外,還是身體,以形體動作和聲音語言,建構場景、表達情感,帶領觀眾進入這個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

兩個故事反差大

黃俊達沒有選用程嬰以自己的骨肉頂包,帶有悲劇英雄色彩、角色完全正面的京劇《趙氏孤兒》版本,而以《史記》所載為主幹——程嬰救主的替死鬼,其實是他偷來的、鄰家的初生兒。有趣的是,演出主要部分是在演繹《史記》的版本,當故事講完,演員一字排開,觀眾以為演出完結,忽爾他們又重新開始,跟着是以口述為主,較簡略的《左傳》版本登場,「史實」變成了趙武的母親原來是個淫婦,因為情夫被趙家驅逐離國而誣告夫家叛亂,終至全家被誅。

兩個故事的反差甚大,演繹也有所不同,一直在演區演出的《史記》故事,來到《左傳》則走出了劇場,節奏也更加緊湊。當趙家角色被帶離舞台,在關上的後台門後傳來身受酷刑的淒厲慘叫聲時,對身處動盪之夏的香港觀眾,不難聯想到當下。而這同時又扣回了開場前演員與觀眾的互動——歷史即當下。

黃俊達藉着這個千多年前的歷史事件,拋出什麼是真相、操縱歷史話語權的史家其實說的又是否事實、記錄事件的取捨之間是否有其用心、公義忠奸又如何分野等不同的問題。

王堯、杜雋饒、李騰飛、孫志鴻及廖書藝5位演員分飾10多個角色,交代事情的來龍去脈。演員一邊是故事中的角色,一邊又是旁述事件發展的敍事者。穿着練功衫褲般衣服的演員身體,可以是轎,可以是桌椅,可以是高台,甚至可以是嬰孩。身體的操控雖然有差異,但整體水平很高。

黃俊達對演員身體的運用很有自己的一套看法,糅合了默劇與形體動作,既富敍事性,又帶詩意。而且,演員演個別角色時有其獨特性,像公孫杵臼、程嬰、屠岸賈、趙朔、莊姬,個個性格鮮明,但群戲時又可看到他們甚有默契,整體性很強,節奏及能量都掌握得宜。

《孤兒》演出固然好看,但更重要的是,讓人看到一個年輕劇團和緊密合作的團隊如何一步一步地成長和建立自己的風格,豐富香港的戲劇園景。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