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10月30日

林依純 美味之源

秋日乾燥 止咳川貝

秋天天氣變得乾燥,喉嚨不時癢癢的,易患咳嗽,中醫認為「肺為嬌臟」、「肺喜潤惡燥」,是特別脆弱的五臟,於乾燥的秋天特別容易出現問題,此時飲用一碗熱騰騰的滋養潤肺「川貝燉雪梨」最適合不過。川貝,小小的白色顆粒,猶如一顆顆珍珠,為中國人常用的中藥,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常與枇杷入藥製成川貝枇杷膏,民間更有:「身邊常備貝母膏,不怕風寒來騷擾」之說。

川貝,英文名Fritillary Bulb,為百合科(Liliaceae)植物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或梭砂貝母的鱗莖,植株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色彩淡雅嬌柔,葉子長形似韭,花朵鐘形下垂,花冠呈淡黃色,內有紫色網紋,另有紫色、紅色花朵,精巧美麗,高貴優雅。中藥採用的部分為其底部的鱗莖,陶弘景曰:「形如聚貝子,故名貝母。」《本草圖經》記載:「貝母,七月開花,碧綠色,形如鼓子花,八月採鬚根曬乾,此有數種。」

川貝盛產於甘肅、四川、雲南等地。在夏秋二季採挖,除去鬚根、粗皮,曬乾生用。古時為名貴藥材,堪稱藥中之寶,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入中品,以鱗莖入藥有止咳祛痰作用。川貝結構是大瓣緊抱小瓣,中間呈新月形狀,如「懷中抱月」。宋朝的項安世寫詩:「囊中貝母煩分惠,獨學仍愁舊病增。」同時代的張載也曾寫道:「貝母階前蔓百尋,雙桐盤繞葉森森。」另有《詩.鄘風.載馳》:「陟彼阿丘,言采其蝱。」(蝱即是貝母)。

歷史悠久中藥

川貝是潤肺止咳的中藥,應用歷史悠久,療效卓著,馳名中西。由於川貝不僅具有良好的止咳化痰功效,而且能養肺陰、潤肺、清肺熱,是一味治療久咳的良藥,因此在許多治療急性氣管炎、支氣管炎、肺結核等病症的中藥方劑或中成藥製劑中都有川貝成分,如川貝枇杷露、蛇膽川貝露等。

《本草綱目拾遺》將之分為川貝和浙貝兩種。川貝微寒、味甘,止咳化痰效果較強,而且有潤肺的功效,痰多痰少均可食用。尤其適合肺燥或秋燥所引致的咳嗽,此時可選用川貝燉梨品嘗。因川貝藥性和緩,氣味不濃,更適合年老體弱者服用。

如果患者病症為舌紅口乾、咳嗽胸痛、惡寒發熱等,則宜選擇浙貝,因為其瀉火功效強於川貝,擅長清火散結,是治療肺部膿瘍的良藥。對於素體熱盛的小兒及青少年來說,最好選擇浙貝用藥。

形如懷中抱月

川貝為百合科植物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梭砂貝母的乾燥鱗莖。前三種按性狀不同分別稱為「松貝」和「青貝」,後者習稱「爐貝」。「松貝」因其過去集散於四川松潘縣附近,所以稱為松貝,外形呈圓錐形或近球形,因其如豆如珠,又稱「珍珠貝」、「米貝」;表面白色,有光澤,外面有鱗瓣2枚,大瓣緊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俗稱「懷中抱月」;中心有鱗莖盤,偶有殘存鬚根,人們常稱「蒜泥點」或「蒜泥蒂」,質地堅硬,斷面白色,富粉性,氣微,味苦。

「青貝」因其過去集散於四川青川縣,故稱作青貝,呈扁球形,外層兩枚鱗瓣大小形態相近,相對抱合,在頂端形成裂口,底部鈍圓,顆粒多歪斜,不能直立放穩,外表呈淺黃白色,質地較松貝疏鬆,粉性,味道微苦。

「爐貝」因其集散於打劍爐而得名,外形多呈棱形或圓錐形,川貝中個體最大,形似馬牙狀,故俗稱「馬牙嘴」;白色或淺黃棕色,有些具棕色斑點,俗稱「虎皮斑」,顆粒質地不如其餘兩種川貝堅實,斷面較粗糙,味道微苦。

撰文:林依純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