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3日
教育局在二千年提出「全人發展」課程,即是德、智、體、羣、美五育,加上「社會服務」和「與職業有關的學習經歷」。有支持者說大眾到現在都不明白它,連它的概念也有不同看法。
教務工作繁重
大家看這個課程時要看兩批人,第一批人是師生。課程有支持者(豪門公子)知道立法會的文件說:中小學的學生每個星期要花55個小時去上課和做功課,高中生則要花更多時間,他也說他知道學生的壓力大,但是他好像不知道教師的工作量已大到不能應付,令他們過勞。我有朋友要在半夜三點鐘起床改簿,幸好趕及在學生考公開試前陸續派回他們,另一位朋友走運了,可多睡半小時才起床改簿。學校近來又要推廣STEM,師生有時間去接受全人發展課程嗎?
另一批人是支持者。那位豪門公子紆尊降貴,帶領過人員去調查中下階層學生的需要,很好。朱門子女多去國際學校讀書,好像董建華先生的孫兒和那位公子便是。他的第一件工作可能是去看課程。五育有什麼不足?這個課程為什麼要有「社會服務」的部分?羣育有什麼不足?為什麼要有「和工作有關的經驗」?很多學生連自己的興趣還未清楚(除了打機),和他們說工作實在太早。這個課程要有「認識投資」嗎?要有「認識組織家庭」嗎?要有「認識退休生活」嗎?政府的學習津貼連69歲的「中年人」也可以申請,「全人」宜包括退休時期嗎?這個課程已經推行19年了,他最好不要說大眾不明白,諉過於人,反而要有點膽量去叫教育局重新再想想課程的內容。
第二件工作可能是要知道師生的困難和需要。富家公子(和千金小姐)不是去設計問卷去調查,而是要花很多個星期去觀課,又要和教師討論。做了這些工作還未夠,他最好掛個虛銜去協助管理一間學校一段日子,好讓自己真正了解問題。他的叔伯親屬一定是某些學校的校監,不難找間學校親自去體會一下中下階層的困難。
第三件工作可能是去試驗,不要閉門造車(寫文章)。他自己最好找一兩間學校去試驗他的想法,也要找真正的學者去研究。
紈絝子女的想法重要,很多人都洗耳恭聽,因為他們有財有勢有權,可以改變政府政策。他們放下身段並躬親力行便會造福社會, 否則遺害無窮,而他們也可能會和「約瑟王」和「飯焦」一樣,要賠上個人聲譽。
作者為資深教育工作者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美國對華的矛盾心理 |
上一篇: | 《生命教育的反思》之再思(上) 論張仁良校長的教育展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