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1月3日

李錦權 教研陣地

學生抑鬱

在7月中時,香港大學的防止自殺研究中心接到的情緒輔導個案由每日約60宗增加到近300宗,其他中心接到的個案也應該不少。

很多學生和常人一樣,看了近日的衝突場面而抑鬱。怎麼辦?

大家先要知道原因,原因是學生上街或者從電視看多了衝突場面而不安、驚慌、憤怒和失望,連胃口也小了,但是這個不是主因,主因應該是學生覺得受害人沒有合理方法去投訴,就是投訴了也不會有人主持正義,他們感同身受。這是信任問題。如果家長的看法和他們的看法相反,他們便不能在家裏暢所欲言,甚至要隱藏自己的想法,他們便更加抑鬱。

如果學生打電話去輔導中心,他們的問題便會有機會疏導,但是在這個環境下,這一類熱線電話恐怕應接不暇,不能長期輔導他們。他們旁邊的人自然很重要。

教師是學生最常依靠的人,由他們去輔導學生最恰當,而且他們在學習當教師時學過多多少少輔導技巧,勉強可以應付,但是他們平日的工作已經多到連睡覺的時間也不夠(是事實,不是誇張說法),只是教育局的官大人不想知道。怎麼辦?這方面是沒有辦法的。「一校一社工」,他們怎樣可以幫助幾個甚至數十個可能真正需要輔導的學生?頗難!如果他們的同學可以幫忙便很好。

心靈解藥

有藥令人的心情很好很好的,但是不能用,因為它是鴉片,而大麻好像沒有鴉片好,其他藥都絕對有害無益。溫哥華人可以合法吸大麻,但是香港人不可以。懂路的溫哥華人可以在馬路上吸房子傳出來的非法大麻。送子女去看醫生和吃藥是最錯誤的做法,千萬不可!他們的腦細胞沒有壞,其他器官也沒有壞,只是心情差得很。家長別浪費金錢和時間,也別搞壞子女的身體了。用錯方法便會後患無窮了。

如果家長想知子女抑鬱的原因,他們可以和子女聊天,甚至分析社會問題,目的不是去找答案,因為很難有所謂正確答案的,而且不需要答案,重點是讓子女說出他們的感覺。家長能夠聆聽他們的看法和明白他們的感受就是解藥──過程比終點(答案)重要。

如果家長是問題的一部分,他們便要節制一下自己。很難啊! 是!家長不要和子女看電視的衝突報道,改看飲食節目,或者旅遊節目吧,然後找點話題去和子女溝通,到周末時可以和子女去郊外走走,或者到大嶼山去看看風景(當然要子女不反對),和子女在樓下的空地打羽毛球也可以,看他們打羽毛球亦可以。如果家長可以負擔,他們可以和子女去澳門走一趟,看看風景和吃東西,忘記香港的事。

運動可以對抗抑鬱,活動也可以,閒聊也可以,重點是多聆聽和鼓勵。

作者為資深教育工作者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