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2日
學生學不好英文,問題在全部英文課本寫得極差,全部都不及格!
大家先看學習時間吧。香港的小學生每個星期通常有8堂英文,即是320分鐘,每學年上課40個星期左右,算下來就是213小時,另外要扣除作文、默書、黑雨、病假、測驗、考試、運動會和特殊假期的時間,我假定純學習時間為150小時。六年小學有900小時純學習時間。小學生學了這麼長時間之後能說多少句英語呢?真的不多呢!如果他們再學900小時呢?為什麼再學900小時?這是因為他們都讀中學,而且通常都讀6年。學過1800小時之後,他們的英語還是十分差!這是效率問題!
問題在課本
我在中學教英文的日子不短,七級都教過。以我所見,大概只有兩成中學畢業生能夠說20句普通的英語,另外有一成能夠說得很好。這個情況已經出現了多年,所以是常態,不是例外。問題在哪裏?在課本。
課本不好,例如:
一、每課都沒有生字表,但是有「無限多的生字」,在課文裏面有生字,在練習裏面有,甚至在練習上面的指示裏面也有。老師極難教,學生怎能應付(不應該用「應對」一詞)?每一課最好只有25個生字,這是經驗之談;
二、文法安排得「狠」,在小五和小六的英文書裏面有簡單現在式、現在進行式、現在完成式、簡單過去式、過去進行式和簡單將來式,還有被動式、動名詞、獨立運用的過去分詞及現在分詞。正常的小學生根本不能搞得通這麼多東西,我讀完中學時也搞不通獨立運用的過去分詞及現在分詞;
三、解說不夠,例子不夠,練習也不夠,連作業裏面的練習也不夠。每種句法學生大概要做50句才可以把握得住。什麼叫做囫圇吞棗呢?學生最清楚,就是「見」過很多東西,但是什麼也學不到;
四、只要出版社沒有寫錯字詞,它們的書便可以通過政府審查去做教科書,可以賺錢了;學生學得好不好不是他們的問題,而從來都沒有教授敢挑戰他們。可悲!可嘆!(待續)
作者為資深教育工作者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家長適應學校 學校適應家長 |
上一篇: | 從「心」開始 推動新世紀高等教育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