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1月25日

高德禮

研發與經濟增長的關係

特區政府認為研究與發展(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因此有必要透過政策及公帑積極鼓勵。政府這個看法究竟是否有足夠的證據支持?相關的研究文獻又如何解釋研發與增長的關係,以及闡釋當中的政策意涵?

比利時經濟學家Bruno van Pottelsberghe就着一個國家的研發開支及其產業結構的關係,有這樣的觀察:「一個以金融業為主的國家(如盧森堡)並不須以高水平的研發投入來帶動增長;同樣,相比一個以藥劑業、工程業或生物技術業為主的國家,一個以旅遊業、時裝業、服務業或食物製造業為主的國家,它的研發密集度也理應較低。」這觀察要表達的是,對不少行業來說,由於其本身的性質,研發對它們的業務並不重要,甚至毫不相干。

對生產力或有負面影響

其實,不少研究早已指出,相對於高研發密集度行業,研發投資對提升低研發密集度行業企業生產力的作用較低。

有些研究更加發現,研發投資並沒有提升中及低研發密集度行業企業產出的明顯作用。

最新的證據則來自一份2016年發表的研究論文。該論文以計量經濟方法分析超過1000家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的企業。論文不單再次確證以上看法,更進一步指出,在研發密集度非常低的行業中,投資研發有可能不單不能提升企業生產力,甚至會對生產力帶來輕微的負面影響。

就着以企業為分析單位的研發與生產力提升的關係來看,這論文也確證以往的研究發現:企業的研發能力要積累至某一臨界規模後,它的研發投資才會較顯著地提升企業的生產力;假如研發能力未達至這一臨界規模,投資研發不單不能提升生產力,更可能有負面影響。

這是因為,企業假如沒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它根本就沒有能力有效地引進、發展、應用新的知識,從而發展出本身的業務。基於以上原因,一些並非經常進行研發的企業或從未進行研發的企業,假如它們希望透過投放更多的研發來提升業務的話,其前期成本可能非常高。

從上述文獻回顧中,為一些準備以「研發帶動增長」的低研發密集度經濟體總結出下列的政策啟示。

由於其產業結構,增加研發投資對提升整體生產力的作用並不會太高。要研發投資有效地提升整體生產力,它們必須同時擴展某些已有的高研發密集度行業;假如這些經濟體現時沒有任何高研發密集度行業的話,就要建立某些新的高研發密集度行業。

無論前者或後者,都涉及開設新的企業。這意味要發展這些高研發密集度行業的總研發能力至一定的臨界規模,從而能夠顯著地提升行業的整體生產力,它們所需要的前期投資將會非常巨大。由此可再進一步推論,要發展這些行業的生產規模,成為推動國民收入及就業增長的動力,所需的總投資也將會更加巨大。

以上的政策討論,帶出一個以低研發密集度產業為主的經濟體,採用「研發帶動增長」這一發展策略是否合乎成本效益的考慮。這策略成本高昂並且費時(因為發展一個高研發密集度行業,往往需時10年計以上)。另一方面,由於低研發密集度產業佔整體經濟的比例非常高,它們的增長對整體經濟增長的貢獻,往往會比高研發密集度產業的貢獻為高。

假若低研發密集度產業的增長停滯,整體經濟的增長將會受到嚴重打擊。基於這些考慮,對於一個以低研發密集度產業為主的經濟體而言,採取其他發展策略應該更合適及合乎成本效益。那麼,有什麼其他可行的經濟發展策略?

七成二創新屬非研發

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家Richard Nelson對研發及創新兩者關係的闡釋,可為這問題提供一些思考方向:「我們必然清楚明白企業的創新工作及投資,並非全部都在研發實驗室內進行,或可歸類為研發。」

Richard Nelson要說明的是:創新不等同研發;創新的來源眾多,研發只是其中之一;不進行研發的企業也可以具創新性,它們的創新性也不一定較低。

有關創新的文獻分為四個主要「非研發創新」範疇:

一、引入技術;

二、優化現有的產品或生產程序;

三、模仿,包括反向工程;

四、重新組合及應用已有的知識。

必須強調的是,這四個「非研發創新」範疇的經濟重要性,絕不亞於「研發創新」。歐盟2007年的「創新風向計調查」顯示,在27個歐盟成員國中,有超過五成歸類為具創新性的企業是沒有進行任何研發創新的;另一調查研究也顯示,在德國的製造業中,有四成具創新性的企業同樣沒有進行任何研發創新。

在美國,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2011年「商業研發及創新調查」的數據,有進行產品創新的企業中,有七成二的創新是非研發的。

從非研發創新投資這一層面看,歐盟非研發創新的總開支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百分比,差不多與研發創新的總開支相等;2004至2008年間,非研發創新的平均總開支為GDP的1.35%,同期研發創新的平均總開支則為GDP的1.48%。

從企業經濟表現這一層面看,不少研究報告已指出,非研發企業與研發企業在營業額、盈利能力、生產力、倒閉率這幾方面,都沒有差異。

從提升生產力這一層面看,2017年發表的計量經濟分析報告已提供有力證據,證實非研發創新及研發創新對提升產力均有重要、並且在統計上有顯著作用。雖然報告指出,非研發創新的作用只及研發創新的一半,但基於前文提及的成本效益考慮,非研發創新對提升產力的重要性絕不能低估。

也要推動產業多元化

進一步值得注意的研究數據是,歐盟內,非研發創新對高研發密集度行業及低研發密集度行業均扮演一定角色;每個行業均有非研發但具創新性的企業;這些企業的規模不只是中小企業,同時也有大企業。然而,非研發創新卻對低研發密集度行業的企業及中小企業特別重要。

以上列舉的數據,在在顯示不進行或絕少進行研發的企業,可以是具有創新性的。同樣地,不進行或絕少進行研發的產業可以是富有經濟活力的。

因此,對一個以低研發密集度產業為主的經濟體而言,一個最簡單直接推動經濟增長的政策選項是,向企業提供非研發創新的支援。雖然非研發創新對提升生產力的作用較低,但由於低研發密集度產業的整體規模,非研發創新對經濟的貢獻絕不會低;同時,這非研發創新的增長策略也較便宜。

一個較為均衡的政策選項,應該是推動經濟增長的同時,也推動產業的多元化。這就需要推行一個研發及非研發兩方面都兼顧的創新政策。政策的目標是支援企業提升它們的創新能力;而研發只是這創新能力的某一層面。

支援必須按不同企業的性質提供,向高研發密集度產業提供的支援,應有別於低研發密集度產業的。從政策制訂的角度看,如何在研發創新支援及非研發創新支援兩者之間取得適當平衡的重要性,絕不亞於如何決定向何種企業提供何種支援。假若未能向低研發密集度產業提供適切和足夠支援,而令整個產業發展停滯,這將會令整個經濟嚴重受損。

政策背後的重要考慮

香港至少八成的GDP來自服務業,例如進出口貿易、批發及零售業、住宿及膳食服務、運輸及倉庫、郵政及速遞服務、地產、專業及商用服務、社會及個人服務。對這些行業來說,研發並不重要或甚至不相干。

由於這種產業結構剛與政府的理解相反,研究文獻指出「研發帶動增長」這經濟策略,似乎不適用於香港。香港需要的是,一個能同時顧及研發和非研發創新兩者的全面性均衡創新政策,政策的目標不是令香港更研發密集,而是更具創新性;研發只是推動香港創新性的其中一個環節。

政策背後的考慮,應該是在維持現有產業的經濟活力及開拓高研發密集度產業的增長潛力之間找出適當的平衡。在思考這個平衡的時候,我們絕不能忽視服務業的穩健發展,對於香港經濟穩健發展的重要。

高德禮  香港民主促進會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