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2月9日

高德禮

如何提升香港經濟的創新力

提升經濟的創新力是推動香港經濟增長的一個可行策略。那麼,現時香港經濟有多創新?審視本港現時經濟的創新狀況,可幫助我們訂定更有效的創新支援措施。本文集中討論產品及生產程序創新,而不會討論組織及市場推廣創新。

「產品創新」是指企業在市場上推出一個嶄新或經顯著改良的產品(服務或貨品)。這嶄新的產品不一定對市場來說是嶄新的,但必須對企業來說是嶄新的。產品創新的例子有:一項新的銀行服務(例如流動理財服務)、改用經改良的物料(例如透氣的紡織品、輕巧但堅固的合成物、環保的塑膠)、以寬頻在互聯網上播放自選視訊。

有進行創新的企業少

「生產程序創新」則是指企業在機構內推行嶄新或經顯著改良的生產方法、或提供服務和運送產品的方法、或支援服務或貨品的工序。同樣,這嶄新的生產程序不一定對市場來說是嶄新的,但必須對企業來說是嶄新的。生產程序創新的例子有:電子商貿和以互聯網提供服務、企業資源策劃系統、客戶關係管理系統、電腦輔助設計、添置新的或經改良的生產技術(例如可調節工序的自動設備)。

就創新所涉及的活動而言,它們不單包括研究及發展的創新活動,也包括非研發的創新活動,例如購置生產用的機器、設備和電腦軟件、獲取其他外界知識、培訓、推廣產品或程序創新項目、設計及生產或運送方面的其他準備工作、購買土地及樓宇等。

根據政府統計處數據,有進行產品或生產程序創新(包括在進行中的創新及不成功的創新)的企業的比例,歷來一直非常低,並且在下降中。2008年,這類企業只佔全港企業的3.9%;2016年,這比例更下降至2.7%。

數據另一面清晰地顯示,2008至2016年這期間內,每年絕大部分(超過九成五)的香港企業都沒有開發嶄新的產品或改良現有的產品,也沒有開發嶄新的生產程序或改良現有的生產程序。

為更全面地顯示本港經濟的創新狀況,我們可能有需要把另一類也可歸類為創新的企業包括在內:那些雖然在統計調查年間沒有進行任何產品或程序創新,但之前曾經有進行過這類創新的企業。2008年,這類企業有1.2%;2016年,這比例增至2.9%。儘管如此,即使把這類企業計算在內,2016年,創新企業也只佔全港企業的5.6%。香港的經濟絕不能視為創新。

其他國家相關的數據,可從比較的角度審視本港的創新狀況。下列是一些選定國家有進行產品或程序創新的企業的比例:澳洲(58.7%,2014-2015);奧地利(44.4%,2012-2014);比利時(52.9%,2012-2014);巴西(38.9%,2012-2014);丹麥(37.0%,2012-2014);德國(52.6%,2012-2014);意大利(37.0%,2012-2014);日本(28.3%,2012-2014);南韓(34.6%,2013-2015);盧森堡(42.0%,2012-2014);波蘭(15.8%,2012-2014);斯洛伐克(20.3%,2012-2014)。不論與較先進或沒有那麼先進的國家相比,香港有進行產品或程序創新的企業的比例,實在毋庸置疑地低。

缺乏創新更根本原因

就香港如此遜色、並且毫無進步的創新狀況,我們有需要深入剖析背後的原因。

一個簡單直接的解釋是,香港缺乏對企業創新的支援。香港政府的支援,一直以來只集中於科技研發上的創新。可是,有差不多九成的香港企業都是服務業,例如進出口貿易、批發及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運輸及倉庫、地產、專業及商用服務、社會及個人服務等。研發對不少這些企業的業務增長,其實並不重要,甚至毫不相干。

因此,政府的創新支援根本上就沒有針對大部分企業的需要。假如政府能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創新支援,香港經濟會更具創新性。

這個解釋不無道理。可是,除這原因外,統計處進一步的數據顯示,香港經濟缺乏創新有着更根本的原因。

根據統計處數據,2008至2016年間,那些沒有進行產品或程序創新的企業當中,一直都有大約九成表示「由於市場或行業情況,因此暫無需要」是它們不進行創新的一個原因。

另一個企業都常列舉不作創新的原因則是:「由於有阻礙產品或程序創新的因素。」可是,必須留意,列舉這原因的企業的比例,由2008年的45%大幅降至2016的11%。

這兩組數據顯示,在那些沒有進行產品或程序創新的企業當中,多年來,「由於市場或行業情況,因此暫無需要」已幾乎成為它們不作產品或程序創新的唯一原因。換言之,愈來愈多企業不作創新,完全只因為市場或行業沒有這樣的需要。根據推算,2008年,只因這個原因而不作創新的企業約有45%至55%;2016年,這比例已升至約80%。

以上數據揭示香港絕大部分企業對創新所持態度的一個重要趨勢——產品或程序創新,對企業的生存愈來愈不重要。假如統計處的數據準確,這很有可能是香港缺乏產品或程序創新的最根本原因。

假如企業並不認為產品或程序創新是企業生存之道,那麼即使政府給予大量、並且合適的支援,它們也未必有動機進行創新。討論什麼支援才合適,以及如何提供,似乎完全沒有觸及問題的核心。要推動香港創新,政策的重點應該是首先驅使企業認同創新的必要。

要訂定推動這政策重點的措施,先要了解為何大部分企業都認為毋須創新的原因。雖然統計處並無這方面的數據,但可以作出這樣的推論:假如企業認為創新並非企業生存之道,這可能是因為它們不需要在市場中競爭;這也可能是因為它們不需要以創新為競爭的策略。前者表示企業的市場缺乏競爭;後者則表示企業的市場缺乏對創新產品的需求(至少從企業的角度看)。

歐盟19個成員國的調查數據,可為以上推論提供一些支持。數據顯示,2012至2014年間,「缺乏市場競爭」及「缺乏創新產品的市場需求」,均為企業最常列舉不進行創新的兩個理由。假如推論正確,要驅使企業認同創新的重要,那就必須增加市場競爭及增加創新產品的需求。要達致這個目的,擴大企業的市場會是一個可行的政策方向。

歐盟的調查數據

事實上,相關文獻已清楚指出,由於國際市場的劇烈競爭環境,企業愈國際化,企業愈有可能投入創新。另一項歐盟22個成員國的調查數據顯示,2012至2014年間,整體企業愈國際化,當中有進行創新的企業所佔的比率就愈高。

在那些最大市場為自己區域或鄰近區域的企業當中,約有四成是有進行創新的;在那些最大市場為本國或歐盟區的企業當中,有進行創新的企業的比率則升至超過五成;在那些以國際市場為主的企業當中,有進行創新的企業的比率更上升至六成六。

必須承認,以上分析及政策建議,只是基於有限的證據。為何香港有那麼多企業認為產品及程序創新對其營運不重要,這問題有待更深入全面的研究。假如政府對這問題沒有透徹的理解,大概沒有太大機會訂定提升香港經濟創新力的有效措施。

雖然我們提出的證據未能確實指出怎樣才是有效的措施,但應該足以指出政府現時支援創新的政策方向並非正確的方向。

推動香港創新的目標是促進經濟增長。假如創新支援政策沒有考慮到大部分企業的需要、行業性質、行業情況,政策根本不可能達致這個目標。如前所述,本港大部分企業都是服務業,香港至少八成的GDP都來自它們的,它們的增長對香港經濟增長非常重要。

不過,政府重點支援創新的4個行業中,有3個卻在高科技範疇。它們分別是生物科技、人工智能和機械人科技。這幾個行業全都在初期發展階段,要把這幾個行業發展至一定的規模,並且能帶動香港數個百分點的總體經濟增長,將是一個艱巨、甚至是無法成功的挑戰。政府必須認真檢討現時以科技研發為主導的創新支援政策,是否一個使用公帑的明智做法。

高德禮  香港民主促進會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