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3月27日

鄒崇銘

從廢物徵費到棕土「被優先」

千呼萬喚的固體廢物徵費終於出爐,香港每個家庭每月將須多付數十元。這是否便能令大家減少製造垃圾?又或是增加廢物回收的誘因?假如是後者的話,回收的物料又會送到哪裏去?要令固體廢物徵費成功推行,廢物回收的成效是個關鍵。目前香港回收業可說是雙軌並行,但它們似乎皆並非應有的選擇。

環保園模式vs橫洲模式

第一軌是「環保園模式」,又或可稱之為「積極干預」(positive interventionism),由政府斥巨資發展再造設施,邀請大財團投標興建及營運,不問可知,是一門令人垂涎的「大茶飯」。由興建成本百多億元、宣揚「轉廢為能」的焚化爐,造價10數億元、主打飲食業廚餘的廚餘回收廠,到支援「四電一腦」計劃的5.5億元在屯門的回收設施等等,全是從納稅人口袋掏出來的真金白銀。

不得不提的是,當然還包括數量遠多於工商業和家居廢物的建築廢物,相對於前者徵收每噸接近400元,填料區的非惰性建築廢物每噸只收100元,而惰性建築廢物每噸更只收27元;此還未計算大量建於新界農地和綠化帶的泥頭山,是如何巧妙地避過填料區的收費。這充分反映基建地產作為香港的「經濟命脈」,政府是如何對市場實行「積極干預」,對工程承辦商呵護備至,寵愛有加。

相比之下,另一軌的回收業則大可稱為「積極不干預」(positive non-interventionism)模式,即任由中小型回收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自生自滅,各安天命,充分反映香港崇尚的「自由競爭」精神。

至於回收商能否應付高昂運作成本,是否擁有適當的作業場所處理物料,能否有效善用物料循環再用,甚至是研發在地的高增值工序和升級再造等,凡此種種,皆早已超出了主責官員的視線範圍。

這種「市場至上」的回收業政策,間接亦迫使回收商「水望低流」,不斷向新界偏遠的地段擴散,利用租金較低的倉地降低營運成本。同樣不問可知,此等地段不少正是前述建築廢物的非法填料場,完成傾倒泥頭之後變身棕土,最終成為回收業賴以茍延殘喘的據點。事實上,數月來爭議不絕的橫洲棕地,正是回收業的一個重要根據地,因此「積極不干預」亦大可稱為「橫洲模式」。

從需求管理減棕土被「優先」

長期以來,政府一直以棕土作為香港物流業後勤基地為由,拒絕對棕土問題加以正視和治理,甚至對傾倒泥頭和非法改變土地用途,實行「隻眼開、隻眼閉」。

鮮為人關注的是,所謂「物流業後勤基地」到底在做什麼?年多前便曾有網絡媒體進行深入偵查,發現香港號稱全球最自由的貿易中心,卻早已淪為全球電子垃圾的集散樞紐,其釋出的重金屬及其他有毒物質,正急劇摧殘鄉郊廣大面積的土地。

歸根究柢,香港的回收業困境與棕土問題,原來就是一個銅幣的兩面。政府一方面斥巨資打造回收再造的基建泡沫,另一方面則對一般回收業不聞不問,迫使業界滲透至鄉郊廣泛土地,成為棕土「被優先」用作回收物料的主因。反過來說,假如不好好檢討回收業的政策,令固體廢物徵費獲得足夠配套支援,則回收物料仍只會一如既往四處擴散,棕土問題亦難有解決的可能。

社區及策略性回收

要解決香港廢物回收的問題,難免首先要從社區做起,真正做到「源頭減廢」,令回收物料能盡量就地循環再用。《香港2030+》提出「智慧、環保及具抗禦力城市」的方針,卻未見任何具體可行的策略。

僅有的例子是《新界北專冊》第13頁的,相當詳盡地描繪在社區層面上,如何能通過廢物收集及分類、轉廢為能、污水處理、濕地過濾、有機堆肥和都市農地等,自下自上地進行資源回收,循環共享。假如全港社區皆能依樣畫葫蘆,「源頭減廢」便不再只是空談。

進一步而言,現時由食環署負責的收集垃圾服務,其職責就是高效地把廢物運往堆填區,「眼不見為乾淨」,卻完全無視垃圾站正是最佳的社區回收中心,清潔工人正是「源頭減廢」成敗的關鍵。「垃圾收集及資源回收」已成為新一屆立法會的優先議程,未知一向政治觸覺敏銳的高永文局長,又能否及早洞悉先機,願與黃錦星局長攜手推動大刀闊斧的改革?

除此之外,政府必定仍須在環保園以外劃定策略性選址,甚至提供必須的環保基建,讓一般回收業用作營運基地,為回收業創造有利的市場條件,從需求管理的角度減低棕土「被優先」的壓力。反過來說,假如政府不好好規劃回收業的空間布局,則固體廢物徵費出爐之後,極可能只會助長回收物料的擴散,進一步殘害新界鄉郊的環境,「智慧、環保及具抗禦力城市」又從何談起?

若政府能先從需求管理的措施,逐步紓緩棕土「被優先」的各種因素(包括輸入電子垃圾的問題),則推行棕土政策自然事半功倍。

毫無疑問,目前全港有多達面積逾千公頃的棕土,部分確適宜有序地發展回收業,部分如橫洲則適宜用作發展公屋。但除了片面把棕土納入都市範圍,我們亦應有更多元化的「城鄉共生」想像。例如被業權人或租用人肆意破壞的官地,為什麼就不能要求他們移除構築物和污染物,令棕土重新回復到原來農地的用途上?

恰巧由於固體廢物徵費推行在即,每年將會帶來以十億計的額外收入。這筆巨款除可用於加強廢物回收的基建,亦大可考慮用作種子基金,供污染者貸款作收復棕土之用;污染者亦大可通過這項計劃「洗底」,免除過往破壞土地和污染環境的刑責。反過來說,對於非法改變土地用途的罪行,則必須大力加強執法的力度,以收阻嚇的作用。

固體廢物徵費、社區及策略性回收、回收再造基建、需求管理、收復棕土。凡此種種,皆必須通過跨部門、「一條龍」方式的全面規劃,否則任何減廢政策均屬徒勞無功。

鄒崇銘_影子長策會成員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