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8日
人工智能曾經歷過嚴冬,那時候研究人員不多,願意投資的公司也有限,現在想學習的人多了,願意投入資源的公司及國家/地區也增多,然而,憂慮的人也愈來愈多。看過不少報道後,發現以下幾點,跟讀者分享我的想法。
人工智能會否搶走專業人士的工作?他們如果失業,那怎麼辦呢?就業市場一直都競爭激烈,專業人士如果做得不夠好,評估不達標,飯碗可能不保,要讓位給其他人(也可能是機器)。長江後浪推前浪,學習與工作都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最重要是先天下之憂而憂,當大部分人都在自己的舒適圈,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你卻在晚上或周末不斷學習最新的人工智能原理及應用,提升自己,便能做需求更大的工作。我們的祖先沒有科技或大量生產技術,生產力不高,例如農民要一年工作365天,萬一遇到天災,隨時會餓死,我希望人工智能提升了人的生產力之後,人類可以做更有意義的工作,或選擇一星期只工作四天,並享有更長的年假, 因為人工智能能夠明顯地提高整體生產力。
以下是我想到科技及其對人的影響,供大家參考,科技不斷進步,我們很難回頭了!
科技與生活密不可分
自從自動提款機面世後,我們可以24小時提取現金;有了人與人之間的支付系統後, 我們只需要轉數,毋須拿現金付款予他人;但是,銀行仍需要有櫃枱服務,始終有些顧客偏好面對面溝通,去處理一些銀行業務。事實上,有誰會喜歡去數銀紙,好像自動提款機般的工作呢?
引入人工智能自動識別汽車的車牌,香港就如其他城市一樣,可以在隧道安裝「易通行」系統,汽車不用慢下來在繳費亭付款。我在中學放暑假的時候,曾經在工廠打工3個月,每天8個小時就是不斷重複又重複地去做安裝電筒的其中一個工序,我認為人不應該做一些不斷重複的工序,因為機器可以做得比人更準確。
電腦問世後,我不需要用鉛筆在紙上寫品牌建議書,之後交給秘書,希望她能看懂我所寫的、十分難看的字,然後用打字機打出,我可以直接在電腦上打我所想,直到滿意後,就可發電郵給同事。
搜尋器的出現,讓我們可以找到在互聯網上瀏覽相關資料;有了購物網站的自動推薦,我們就會知道買了這一本書的人,也會購入的其他書籍,我們就更容易知道相關書籍。搜尋器和購物網站都利用人工智能,只是他們屬自動波(Autopilot)的人工智能,我們不為意而已。微軟(Microsoft) 的CEO及他的同事懂得如何去推銷微軟人工智能應用,他們說ChatGPT等人工智能是副機師Copilot,人依然是主人翁,是機師pilot。
最大風險來自軟硬件
人沒有馬跑得快,所以我們的祖先學懂騎馬;人沒有汽車那麼快,所以我們坐車;人沒有飛機那麼快,所以我們坐飛機。騎馬、坐車、搭飛機都可能會發生意外,速度更快,危險性更高,不想有意外,可以用自己雙腿慢慢走路嗎?
我認為人工智能有兩大風險──軟件和硬件。如果數據是錯誤的、有偏差、有歧視,那麼訓練出來的人工智能模型軟件就可能會傷害到某些人,所以盡信ChatGPT,不如無ChatGPT,人工智能軟件所提供的答案不一定正確無誤,還是需要人去理解和做決定。更令人擔心的是硬件風險,一個由人工智能控制的機械人,或是一部自動駕駛汽車,萬一出錯,後果可能十分嚴重!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市場學專業應用副教授、EMBA課程主任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30天免費閱讀】新世代新資金:內地Z世代投資者 |
上一篇: | 華府巨額發債等同加息 勢累美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