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4日
我們究竟是如何學習的?小時候是聽父母和老師告訴我們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問題,如果考試能夠寫出標準答案,就可以得高分。
在商業的社會上,上司可能會給我們錯誤的問題,例如叫我們去發明一個可以數銀仔的機器,而不是叫我們去想辦法令到付款更簡單及方便快捷,所以我無論是做學生或是當教授,我都喜歡用商業案例去學習或授課。
我特別喜歡將醫學院和商學院做比較,醫科生除了讀教科書外,也需要在大體老師(即屍體)上動手術,工多藝熟,到他們真正做醫生時,在我身上做手術,風險就低很多。商科生在課堂上討論案例,你一言,我一語,經過激烈的辯論後,商學院的學生就可以體會到做商業決定的難處,每一個決定都有優點及缺點,策略思考就是這樣培養出來的,做的案例愈多,跨越的行業愈多,學生們的思想就可以更廣及更闊。
對第一次做案例分析的學生,我會與他們分享以下幾個要點。首先是好好享受閱讀一個案例,我特別喜歡看報紙或雜誌上的商業故事,就好像看一套電影,與主角一齊去經歷高高低低,在案例上所描述的挑戰,看了一次後就想一想,如果自己是案例的主人翁,我會做什麼決定呢?過程應該如何呢?
學習電腦時,有一句說話十分有用,Garbage in, Garbage out,垃圾進去,垃圾出來,如果我們可以和其他同學一起討論不同的方案,我們就可以集思廣益,發揮各自的長處,從多方面(銷售、營銷、管理、財務、生產、營運等)去想出不同的解決方案,這個階段是「開」(Open),下一個階段就是「關」(Close),大家討論不同方案的優點及缺點,可以是定量的(Quantitative)或是定性的(Qualitative),最後選擇一個方案。
案例和一般的考試很不一樣,考試是個人的,有問題,你回答就可以了,案例的答案是需要經過和一班同學去討論,過程不容易,你可能說服不了其他人,又或者其他人說服不了你,所以案例特別能夠訓練學生如何去「聽」和「講」,在學校的個人考試大多是「看」和「寫」,真正工作的時候,我們如何令其他同事知道我們有「聽」到他們的意見十分重要,我們也需要有演「講」及說服其他人的能力才可以帶領他們去為企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商業社會也沒有標準答案,我們要在資料不足的情況之下作出決定,有時候最好的決定就是不要輕舉妄動,什麼都不做可能是最好的,錯誤的決定可能會越幫越忙,令事情更差,在市場未準備好的時候,太早推出新產品,時機不合,反而適得其反,但是當其他競爭對手已經推出新產品,有先行者的優勢,要追趕就不容易了。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市場學專業應用副教授、EMBA課程聯席主任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