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6日
周日參加了中文大學前聯合書院院長陳天機教授的九十大壽宴會,非常榮幸,在此向陳教授再道賀一次,福如東海,壽比南山!陳教授是位Polymath,原本念的是量子化學,後來加入IBM成為非常出色的電算機設計師,屢獲學術界和工程界殊榮。他亦是位renaissance man,在中大成立通識教育,更與已故夫人江獻珠女士(著名清末民初廣州美食家江太史孫女)合作致力推廣傳統粵菜。陳教授早已定居加州,但退而不休,仍孜孜不倦努力寫作,正準備明年出版他夫人的傳記,非常期待!
全球焦點定必是在周二的美國中期選舉,我在過去兩個月寫了不少,暫且不談,選完再說。美股經過10月調整後,特朗普對股市非常敏感,果然不出所料,馬上對中國改變態度,重施故伎,放風示好,對月底在阿根廷G20時的中美峰會非常重視,甚至希望達成貿易協議。惟訊息仍不穩定,較為鴿派的經濟顧問Kudlow做了主要發言人,過去數天不停改變說法,為市場帶來不少波動。
我有3個觀察︰(1)特朗普主動致電習主席談中美貿易關係,表示大有進展。首先這絕對是好事,有如男女朋友吵架,誰主動打電話給對方是重要和有意思的,代表哪一方更加緊張和着急。
中美矛盾難解決
(2)白宮內的派系鬥爭可能正在升溫。現在特朗普的對華態度友善,明顯跟早前副總統彭斯的「冷戰宣言」有重大分別。特朗普是個反覆的人,隨時可以再變,但我早已指出彭斯的演說,強硬程度遠遠超過特朗普自己的言論,有點越權的感覺。雖有說法特朗普曾親自審閱彭斯的演講稿,但他的注意力出名的短,有否深入考慮是個疑問。另一個說法,特朗普和彭斯玩「good cop, bad cop」把戲(一個扮好人,一個扮惡人)。有這個可能,但很難想像特朗普願意讓彭斯扮bad cop!特朗普堅信權力的來源就是「fear」(恐懼感),所以永遠要做最惡的人。
(3)特朗普是位老人家,上任也近兩年,大家對他的外交「套路」非常清楚。估計在G20峰會前,白宮仍必繼續反覆,甚至突然無故宣布取消,大家都已見怪不怪,把一切當作「Reality TV」(真人秀)就好了。特朗普是個好大喜功的人,且非常看重「personal diplomacy」(個人外交)。 無論是對北韓還是歐盟都一樣(對敵人和盟友一樣,其實已很瘋狂),開始時盡量苛刻,說盡狠話,到直接見面時,就釋出善意,企圖突顯個人魅力。峰會過後就例牌宣布取得重大突破,是否屬實,是完全另外一回事。
所以這次中美峰會也必不例外,可預期會後一些空泛的改善中美關係承諾,但千萬不可相信真的能解決所有中美矛盾。特朗普說已吩咐官員準備中美貿易協議,這點更存疑,因為以我所知,本來中美並無雙邊貿易協議,中國是多邊貿易協議的鐵粉(是WTO的最大贏家),所以如突然要簽訂新雙邊貿易協議,應需要美國國會通過,必定非常困難,尤其如果民主黨重奪眾議院控制權。
上周我指出美國在這場冷經濟戰中可算已勝出第一回合,美中股市表現懸殊。喜見在第二回合,中國開始站穩,很多政策往對的方向走。我長期呼籲的改革都有正面發展。上周我已討論過減稅,希望減個稅只是第一步,其他的陸續有來,包括增值稅、企業稅和費,期待社保都可大幅減低。希望四中全會後宣布多些新措施,有傳聞明年財赤上限將從今年較窄的2.6%,提升至較合理的3.6%,仍遠低於美國的5%以上。
不少人仍不相信能減稅,擔心錢從何來的問題。我也知道大部分地方政府缺錢,有些甚至工資都發不出來。但大家仍須記住,中央財政仍非常健康,負債率接近全球大國中最低,只約17%,稅收增長長期高於GDP,絕對有能力(也有責任)支持減稅,刺激消費和更重要的生育率。雖已放開二胎,新生嬰兒數目略有回升,但擔心已見頂。中國男女人口比例嚴重失衡,1.1對1,全球最差,再加人口老化,未來適齡生育的女生人數,將每年遞減500萬至600萬人,問題非常嚴重。大幅減稅,減少準父母對生小孩的負擔能力擔憂,是必須的第一步,但仍不足夠,需要考慮其他方法,包括吸引移民。
我的另一重要建議,私有化部分國有資產,直到兩周前,所有人(包括我)仍覺機會渺茫。之前令大家最擔心的發展趨勢正是相反方向,本能式的國進民退。多個民企為主的行業,包括遊戲、電商、教育、醫藥等受到整頓,騰訊股價幾近腰斬,跌幅一度超過四成。民企融資無門,唯有質押股票,問題嚴重,更成為上月A和港股終極一跌(希望)的最後一根稻草。
一周多前,中央突然有史以來第一次公布了國有資產和負債總量,非金融資產約184萬億元人民幣,負債率超過60%,金融資產約240萬億元人民幣,負債率更高,超過90%。
這則消息未成為頭條新聞,但其實意味着一個超級重要的突破。我已多次指出中國固然有龐大(3倍GDP)且過急增長、令人擔憂的債務問題,但大家經常忽略中國也擁有大量國有資產,經濟效率可能稍低(大橋?),但最少的確存在。
近日亦有其他學者鼓勵國企出售一些非核心業務和資產,變得更專注主業,亦有傳聞將把部分先轉移給社保,然後再處置,亦是一個方法,但略嫌不夠乾脆利落。出售或減持部分國有資產,是最簡單的方法。最重要一點是,必須講明一個長遠計劃和目標,譬如逐漸減持某些大型國企,長遠目的是認真讓出控制權,而非只是為了集資來投資一些低收益項目,然後管理方法一成不變,須讓市場來監察董事局和管理層,藉此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效率,改善長期股東回報。如能成功用各種方法「活化」國有資產,好處甚多。
有助降國企債務
第一就是利用變現後的資金來彌補減稅和其他支出帶來的財政缺口。不用擔心這做法只是一次性,不能持久。國有資產量如此龐大,賣數十年都賣不完。第二,有助我經常建議必須解決的另一問題,如何繼續去槓桿和拆解地方和企業債危機。賣出部分資產,槓桿比例自然降低。變現後,中央和地方政府多了錢,很多地方債和國企的債務問題就必能迎刃而解。
第三,更重要的正是賣出部分國有資產,對提升整體經濟效率有莫大幫助,可令國企專注主業,希望提升ROE和其他效率指標。國企在10年內平均ROE從14%跌至7%以下,且負債率升了一倍,即是經濟效率下降了四分之三,其實非常恐怖!另一方面,更希望國家能夠開放更多行業,賣出一些能源、通訊、傳媒、交通等資產,給予民企多些良好投資機會。
上周北京召開最高層的民企研討會(也有些國企),馬化騰、恒瑞主席孫飄揚、商湯的湯曉鷗等都有出席,表示中央高度重視民企。北京、上海和深圳等一線城市亦各自成立幫助解決民企股權質押問題的基金,但不希望成為變相國有化。人行亦成立了擔保民企發債的基金,這些都是正面的發展。
最近跟一位最優秀的外國策略師討論,我指出這私有化國有資產的可能性,他沒有留意到,但想落覺得很有道理。他更用上世紀八十年代英國戴卓爾夫人上台後的私有化政策為例,逐步減持British Petroleum和British Telecom等國企股份,且給出適當折讓,讓所有投資者包括散戶賺到錢。房屋方面亦以低廉價格把social housing(公共房屋)賣給原來租戶,造福人民,所以「活化」國有資產,除有助減債,彌補財赤和提升效率外,更有還富於民的好處!
不少人定必擔心私有化過程可導致所謂流失國家資產和貪腐問題。我的答案是,某些資產可能本來就不應或沒必要在國家手中,而會否出現嚴重的貪腐問題,主要看過程是否公開、公正和公平。透明度愈高愈好,況且留作國有資產,也絕不等於沒有貪腐。
把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跟戴卓爾夫人的保守黨政策來作比較,聽來有點誇張,更似有矛盾。但現在主管國企改革的是開明的劉鶴副總理,活化國有資產不是無可能。美國著名作家F. Scott Fitzgerald曾說過︰「The test of a first-rate intelligence is the ability to hold two opposed ideas in mind at the same time and still retain the ability to function.」(一流智慧的測試是能否思想上包容兩個相反的理念,且能繼續運作。)我認為中國領導人絕對有這個能力。
中環資產持有騰訊及恒瑞的財務權益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中期選舉對中美貿易走向的啟示 |
上一篇: | 大漲小回 A股比港股更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