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5月15日

譚新強 中環看世界

港股有望衝出N個W困局

美股及港股上周表現強勁,恒指連升6日,累升超過1600點,外圍市況也不差,筆者早前提及日本化妝品股超勁,資生堂昨天公布業績,股價隨即彈升15%。至於一直看好的中國財富管理行業,選擇不多,最直接的就是諾亞,此股近日也不斷創新高。

馬來西亞大選結果出人意料,原本擔心周一股巿重開後會暴跌,幸好只是過慮而已,開市微跌,之後更倒升。看來大馬國民實在太愛馬哈蒂爾這位92歲的總理了。

不經不覺已到5月中旬,又是什麼「五窮月」、Sell in May等老生常談的日子。去年5月,筆者大膽建議大家「Buy in May, All the Way」,結果猜對了,5月不單止沒有大跌,反而穩步上揚,是入巿的絕佳時機。今年市場面對的不明朗因素複雜很多,包括美國聯儲局加息步伐加快、美國經濟增長會否因稅改而提早結束、中國下半年的經濟增長會否因去槓桿而大幅放緩?也有不少人擔心通脹重臨。兩者加起來,美元利率曲線變得異常扁平,更讓一些人憂慮更誇張的滯脹。中美貿易戰陰影同樣纏繞着投資者的情緒。

大機會呈梯級式上升

筆者2月提出市場「N個W」形態論,結果證明預測正確,就連自己也無法準確解答「N」到底代表多少個代數難題。不過,對此一直保持信心,認為經一輪整固後,全球股巿仍將繼續緩步攀升,尤其是港股。什麼10年周期論,1998年、2008年都有股災,今年也必定會有,這些都是一派胡言。去年已經有這樣的說法,但都沒有發生,愈拉愈遠,總有一年是對的。經濟當然有周期,惟絕不能用過於簡單、沒有科學根據的純粹圖表派來解釋。真的那麼簡單就好了!

從2月大跌市至今,粗略來看,恒指已走了3.5個W(N不一定是整數),雖然沒有百分百把握,但直覺上再加基本面分析,這次升市似乎較有力,有望能突破31500點阻力。今年股市走勢定必與去年不一樣,首先整體升幅應該比去年小,可能只有10%至20%,更不會如去年般呈45度角斜線不停上升。

最有可能的是,如果像走樓梯般拾級而上,每升一級再整固一輪,然後再上,新的恒指區域或將從29500點至31000點,上升到30800點至32000點。原因是要擔憂的事情較多,起碼每個季度都要觀察聯儲局的取向一次。

不可隨便說說圖表走勢就算,必須拿些真憑實據出來。先說經濟吧,中國第一季GDP增長是超標的6.8%,連香港都有4.7%,為7年來最強。美國GDP增長也不錯,有2.3%,比去年略有放緩,比長期趨勢增長潛能(long term trend potential)高不少。早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提高了對全球今年和明年的GDP增長預測,多達0.3個百分點,對美國和歐洲等發達國家更提升0.5個百分點。

宏觀經濟的趨勢一般不會突然改變,除非有什麼突發事件。今年對全球經濟最大威脅的,當然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經常威嚇要打貿易戰,他的目標很廣泛,鋼鐵、鋁材、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連盟友德國的汽車業都不放過,真的有點神經病。

重中之重,當然是中美貿易關係,每年超過6000億美元。值得留意的是,或者因為中國是老二,是被攻擊的一方,所以內地和香港的投資者把貿易戰看得很重要。筆者最近與一些紐約資深交易員吃飯聊天,他們說美國投資者對中美貿易戰不太關心,他們最看重的只是企業盈利和利率走勢,美國佬似乎仍然非常自我中心。

特朗普轉口風安撫市場

特朗普在剛過去的周日突然發文,說他正在努力「拯救」中興通訊(00763),尋找方法盡快令中興恢復做生意的能力,避免大量中國工人失業。這算不算「皇恩浩蕩」?中國人是否要「謝主隆恩」?華為創辦人任正非近日也說要繼續向美國學習,不要讓反美情緒主導發展。本周中方將派出商貿團回訪華盛頓,進行第二輪談判,不管誰來帶隊,相信會比第一輪順利。相信某些協議是可以達到的,但什麼時候就不好說了,有可能需等到雙方領導人直接見面。不過,筆者可以肯定的是,這不可能是一個全面和永久的協議,美國政策仍將非常針對中國工業發展,尤其是半導體業,這是一種基本意識形態的長期鬥爭。

特朗普轉口風,市場必定在短期內鬆了一口氣,減輕對中興通訊、華為、海康,以至零部件供應商如舜宇光學(02382)和瑞聲科技(02018)的擔憂。其實這些全都不是最重要的,心理大於實際。再說一遍,就算貿易戰真的開打,以每邊500億美元的貨物加25%關稅來計算,對中國的GDP影響不到0.1%,對美國更是小到近乎看不到的0.06%。

恒指總盈利受損害也最多不超過1%(已用全年計),對比今年盈利預期增長12%至15%,根本不重要。美國企業今年的盈利就更厲害了。九成企業已宣布第一季業績,平均增長了24%,全年預計都有近20%,這當然與減稅有關,不過稅前收入增長也比預期好,平均盈利比綜合預期高超過7%。當然,近日有人擔心經濟和企業盈利都已經見頂,所謂的「As Good As It Gets」論,但筆者認為這是過早的杞人憂天。

筆者同意盈利增長不可能長期維持在20%那麼高,但現在看來,明年標普指數仍將有約10%的盈利增長,這也不錯。實體經濟方面,完全看不出兩年內任何美國經濟衰退的跡象,市場一般最多走在實體經濟之前6至9個月,不可能是兩年或更長。

的確有些人開始說2021年會出現衰退,這實在太遠了,這誰能知道,一點意義都無。「末日博士」Marc Faber極端地表示,今年內美國就會衰退,聯儲局即將要停止加息,年底前可能要重啟QE。筆者尊重他的觀點,他並非一個蠢人,去年Marc Faber在月報內侮辱了黑人,被CNBC、彭博以至CLSA摒棄,因此損失了不少客戶,可能亦因為這個原因,他要利用一些誇張言論,以重新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美國前財長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也警告經濟並非真的那麼好,認為主要都是靠貨幣和財政政策谷出來。當經濟真的衰退時,聯儲局平均減息5厘,但估計到時聯邦基金利率仍未回到5厘以上,減息空間將不夠。加上,現在經濟這麼好就大幅減稅,財赤大增,到了衰退時就沒有再擴大財赤的能力。薩默斯是民主黨人,意見不一定完全中肯,筆者認為明年美國通過大規模基建方案的機會仍然很高,可能高達1.5萬億美元或更多,對延長經濟增長期很有幫助。再多12個月便將是有史以來最長的一次,破紀錄的機會極高。

利率曲線扁平難重手加息

最後討論一下美元和利率曲線的事情。美元的確在反彈,可能會驅使部分資金從新興市場回流美國。然而,美滙指數只是從89回升至93,不要說100,相信連升破95都不容易。如果再急升,特朗普必定再經Twitter發功唱衰美元。美元能升多少,當然跟加息有關係,市場已經完全消化今年再加兩次息的預期,如果最後加3次息,則可能有點影響。目前利率曲線已非常扁平,相信聯儲局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不會繼續不停加,輕率鹵莽地不管會否令到曲線倒掛,所以加兩次息,然後停一會再觀察的機會不低。

要觀察的當然是通脹、就業和經濟情況,筆者不太擔心通脹,除了油價之外,其他大宗商品如銅、鋼、鐵等價格都不強,這主要與中國經濟轉型和增長放緩有關。油價上升是人為因素,伊朗局勢未明,未必全面禁止輸出。特朗普曾發聲警告沙地阿拉伯等油組國不要玩得太過分。美國失業率低於4%,工資上升壓力仍算溫和,連3%都未到。現在的投資者被寵壞了,年紀也太輕,未見過大風浪,見到2%通脹便大驚小怪。1970年代的雙位數通脹再加雙位數的失業率,被於1980年參選美國總統的列根冠名為悲慘指數(Misery Index),才真厲害。

利率曲線愈來愈扁平,的確有點令人擔心,30年與10年的息差已從3個月前本已頗窄的30多點子,收窄至現在的14點子,部分可能是縮表的技術性因素,也與人口老化減低長期增長潛力有關。

恒指明年底目標4萬點

現在30年債息暗示長期增長不到2%,通脹不到1%,筆者又覺得有點過度悲觀,最重要是看生產力有否反彈苗頭,近日企業已有跡象增加投資,希望人工智能(AI)、機器人等投資能幫助提升生產力。

近日好像已沒有人敢再提恒指4萬點的事。好,既然筆者是去年第一個提出來的(兩年目標),現在就重新說一次︰我繼續長期看好恒指,目標是明年底(或之前)升至4萬點!

中環資產持有資生堂、諾亞、海康威視、舜宇和瑞聲的財務權益。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