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8日
早有不良預感,兩周前本欄已呼籲政府高抬貴手,不應大幅削減電動車的首次登記稅優惠。不幸事與願違,上周新財爺宣布的預算案把免稅額上限減至非常低的9.75萬元,幾款較暢銷的電動車將突然貴了一半至近倍,令人咋舌!因此,香港將極可能失去其令人驕傲,被Elon Musk稱讚為領先全球電動車使用的「beacon city」美譽。
政府的解釋是為了改善道路擠塞問題,非常牽強,毫無說服力。全港電動車數量只約8000輛,不到路上汽車總量1%,路邊空氣質素更仍未有明顯改善。就算真的為減少擠塞,都應針對佔絕大多數的汽油車,利用加稅,或仿效國內的拍賣車牌和搖號等方法。我認為真正的原因是過去兩年傳統豪華汽車代理商飽受Tesla冒起的嚴重挑戰,他們肯定向政府施加了不少壓力。這可能有點天真,我仍希望政府能夠懸崖勒馬,收回成命;要不然,或許只可寄望某君能在特首選舉勝出,明年再改。
新能源汽車政策現倒退潮
更可悲的是不止香港,全球很多地方雖繼續對支持環保給予「lip service」,但近日頻見新能源汽車政策倒退的跡象。本被人認為是非常支持綠色環保的丹麥,在2015年因財政原因而決定分五年逐漸取消電動車稅務優惠。結果去年頭一年銷量已跌了七成多,高端的Tesla更跌超過九成!香港的政策改變更極端,可想而知,電動車在港的前景堪虞!從今年起,連空氣污染極度嚴重的內地也開始減少對新能源車的補貼,私家車減20%,大巴士減幅更高達40%。
最值得留意的是美國。特朗普非常支持化石能源發展,甚至包括煤炭!他的國務卿蒂勒森為前Exxon Mobil CEO,商務部長提名人Ross為著名煤炭業投資者。他多次否認氣候變化,更曾誣衊這是中國製造出來的「假局」,他亦在考慮退出去年才剛簽署的巴黎氣候協議。如特朗普的政策成功,美國石油產量將大增,或成為主要石油出口國。如油價低迷,同時又減少電動車補貼(只有50萬輛總額),那麼電動車行業將面臨雙重壓力。所以Elon Musk亦要盡力「擦鞋」,一改從前反對特朗普的言論,搖身一變成為他的商業戰略顧問之一。
其實「再生能源+電動車」跟「化石能源+汽油車」的比較是極不公平的。很多人和政府都很短視,只看到對新能源的所謂補貼,而忽略對化石能源已超過100年的長期直接和間接補貼,例如修建公路及各種稅務優惠(如在美國開採油、氣用的MLP,享受類似REIT的稅務優惠)。最重要的當然是「化石能源+汽油車業」根本沒有承擔他們製造出來的空氣汚染和氣候變化等「negative externalities」的成本!
雖然不公平,但無礙新能源的急速發展。光伏發電已非常有競爭力,在某些地區甚至比火電更便宜。但再生能源不穩定,所以需要儲能,而技術和成本瓶頸亦正在此環節,最好的鋰電池能源密度亦只等於石油的十五分之一(已把電動車動力轉換率較汽油車高三倍計算在內)。製造成本亦暫仍太高,200美元/kwh,所以Tesla的Gigafactory發展非常重要(已開始計劃Gigafactory 2、3、4、5),目標是利用「economy of scale」來把成本減至130美元/kwh或更低。如成功,首先最受惠的將是太陽能,因為儲能成本是最重要的考慮,能源密度反而次要。電池大幅跌價當然對電動車的發展亦有莫大幫助,但電動車亦同時需要能源密度上的突破,最有希望的是利用graphene(石墨烯)來做電極物料,但技術仍未成熟,成本亦過高。
沙地油企上市 行業高峰已過
沙地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儲藏量深不可測,本是國家機密。沙地應是一個極度富有的國家,但因近年油價大跌,出現非常嚴重的財赤問題。最近沙地竟決定在明年或後年,把國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上市,估值高達2萬億美元以上,將成為全球最高市值公司(約蘋果的三倍);如在IPO只賣出5%,已能募資過千億美元(即阿里的四倍),計劃投放在主權基金。
跟所有IPO一樣,上市前必「整靚盤數」,這亦應是以沙地為首的油組國,能首次跟俄國達成減產協議的最主要原因。所以我頗有信心在未來一兩年,油價將能撐在45美元以上,直到Aramco成功上市後為止。IPO的原因可能跟很多企業一樣,行業高峰期已近或已過,趁高位套現。換個角度來看,「再生能源+電動車」的挑戰是絕對認真的,連沙地都看淡長期油價!
中環資產持有Tesla、阿里巴巴、蘋果的財務權益。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道指11連升覓頂 滙控失守升軌尋底 |
上一篇: | 「股神效應」 國泰追落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