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1月19日

林伊 EJ GLOBAL plus 寰球信識

韓雷達照射日軍機 恐挫兩國互信

日本和南韓同樣是美國在東亞的重要盟友,但由於二戰責任和慰安婦爭議等歷史問題,兩國關係始終存有嫌隙;而去年12月20日,南韓驅逐艦「廣開土大王號」遭指控使用其荷蘭製STIR-180火控雷達照準日本一架P-1反潛巡邏機的事件,更是可能重挫兩國互信的嚴重外交風波。

即使日本公開了一段P-1機員拍下的片段作證,南韓當局仍一直否認「廣開土大王號」曾使用火控雷達照準該機,堅稱當時該艦只是在救助一艘北韓漁船,反稱對方當時明知這是人道救援行動仍作低空偵察,是在威懾盟友。由於雷達訊號屬軍事機密,這個雷達「羅生門」的真相也許不會公諸於世;但若日方指控屬實,南韓就是對日本軍機作出相當於有明顯開火意圖的挑釁行為。

眾所周知,雷達基本上是透過向外發出電磁波,然後接收因接觸物體而反射的電磁波,來偵察物體所在位置的裝置。但當然實際上現代雷達的技術及相關原理複雜得多。

現在的雷達可按照裝置採用的電磁波段、發放及偵測電磁波的形式(連續波雷達、都卜勒雷達等)、裝置的結構(機械式結構還是相位陣列),以及雷達的功能(氣象雷達、預警雷達、成像雷達等)等多種方法分門別類。

鎖定數分鐘 無異舉槍指嚇

戰艦上的雷達是按功能分成「搜索雷達」和「火控雷達」兩大類,這是基於傳統雷達的限制:傳統雷達只能往其天線指向的狹窄方位發射電磁波束,於是雷達天線必須要旋轉甚至俯仰才能覆蓋所有方位。於是搜索和鎖定目標就需要用不同的雷達進行。搜索雷達的天線會不斷水平360度旋轉,以掃描戰艦周圍的大片空間內有否物體存在;而火控雷達則會向特定方向頻密發出電磁波,以準確鎖定並追蹤特定目標的方位、相對角度、距離,供武器系統使用。

透過改變電磁波束相位達致掃描效果的「相位陣列雷達」,因為不依靠旋轉天線,故能夠同時兼顧上述兩種任務,甚至能夠同時鎖定多個目標。美國「神盾艦」所用的AN/SPY-1系列就是當中的表表者,也是神盾防空系統的核心。不過這類雷達裝置非常重,成本也相對昂貴,故不是所有戰艦都能夠配備。

「廣開土大王號」沒有裝備「相位陣列雷達」,所以即使當時有必要動用火控雷達,都必先開啟搜索雷達確定目標方位。但當時日方的P-1沒有偵測到搜索雷達的訊號,就直接遭到鎖定,也就是說,當時「廣開土大王號」從沒使用搜索雷達,自然是極不尋常的情況。而且退後一步說,等待救援的北韓漁船基本上屬於靜態物件,其SPS-95K對海搜索雷達應有能力確認該漁船的位置,毋須使用設計來追蹤高速移動物體的火控雷達。

更重要的是,火控雷達是高度針對性的偵測裝置,運作方式就像探射燈一樣(故此又叫「照明雷達」),雖然偵測範圍狹窄,但只要發現目標位置就可跟隨目標照準──即是「鎖定」目標──然後導引武器就可以隨時發射、襲擊目標。而日方後來發布的片段顯示,當時P-1的雷達鎖定警報持續了數分鐘,若果真來自「廣開土大王號」的火控雷達,那就是該艦刻意向P-1「舉槍指嚇」,距離開火攻擊只差一步。可想而知,今次事件可對日韓關係造成相當大的損害。事實上,兩國將軍級官員雖然隨即就在新加坡會面,嘗試為事件降溫,但最終雙方基本上仍是各說各話,未能縮小意見分歧。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說遭火控雷達鎖定是相當於隨時會擦槍走火的狀態,但實際上也未必那麼容易發生意外。例如在2013年1月30日,中國一艘053H3型護衞艦於東海遇上日本一艘「村雨級」護衞艦,雙方對峙期間中方艦隻也曾用火控雷達照射日艦。當時正值日本將釣魚台國有化不久、中日關係緊張的非常時期,但最終兩艦都未有交火。日韓關係相對緊密得多,真正開火的機會自然低得多。

林伊_英國華威大學國際關係碩士生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