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2日
上周本版同文有文題作〈付之一哂〉,頗礙眼,礙眼的是文題不通,未有端詳細辨古文裏「之」、「於」、「諸」的關係。
少年時代1982,有幸遇上王力主編《古代漢語》修訂本四冊堂皇問世,厚二千頁,差不多四十大元,苦苦央家母給我買來一套,扮晒嘢伏案研經!據說,這套大書由1962年初版問世到千禧之年,在共和國內一共印了150萬套(好書嘛,在港台當然曾有pirate copies!),大學用書,讀者必眾,往後亦再有修訂重排,但大家好像還是鍾情八十年代欣欣向榮的這一版本,例如去年刊出的富金壁《王力古代漢語注釋滙訂》上下兩大冊,也近千頁,意在補正商榷原書注文,引的版本依舊是我少年時代捧在心上的那一套,我喜孜孜,樂悠悠。
《古代漢語》每冊含文選及古漢語通論,通論含文法討論和詞義辨析,第一冊頁253討論「於」字表示被動語氣的用法;第二冊頁452辨析「於」和「于」、「乎」、「諸」的異同,頁457謂「諸」乃「之」「於」二字合音。我初遇此說於此,後檢《說文》,未見此義,但王力舉的諸例子頗能服眾,例如他舉了《左傳.僖公三十二年》的一條:「穆公訪諸蹇叔」,意為「穆公訪之於蹇叔」,即「穆公向蹇叔諮詢此事」。「此事」者何?按諸《左傳》,當日鄭國杞子遣密使通報秦穆公,謂「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秦穆公聽了,即求教於(訪之於)上大夫蹇叔。以現代語法言之,「訪」是動詞;「之」是代詞,替代了「潛師得國」的建議;「於」是介詞,連繫動詞及其賓語「蹇叔」,且帶出被動詞氣(若出之以今世官腔,蹇叔是「被諮詢的對象」喔)。
因是之故,只能說「訪之於蹇叔」或「訪諸蹇叔」,不能說「訪之蹇叔」,否則便缺了個介詞。或曰古文簡約,未須拘泥,是耶非耶?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八成 |
上一篇: | 周六主要足球賽果及主要足球賽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