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2日
老朋友「福茗堂主人」近從杭州帶回「手炒明前龍井」承蒙分惠幾両。這份小禮物在區區心目中卻比「陳年普洱茶餅」更為貴重。
自從進入現代化以來,龍井茶葉生產轉為機械化,「手炒龍井」早已成為明日黃花。
「福茗堂」在杭州西湖獅峰設廠生產有年,廠中有一位老師傅退休在即,臨別秋波準備親自製作「手炒龍井」孝敬老闆。
今年華東早春天氣嚴寒西湖龍井茶樹抽芽遲,早春佳茗「雨前龍井」失收,可幸穀雨過後回暖茶芽及時茁長,趕得上製作「明前龍井」。
天公造美老人家一番心事才得如願以償。這幾両「手炒明前龍井」不但蘊藏瀕臨失傳的傳統製茶工藝,更有濃厚的人情味尤其可貴。
西湖龍井雖被奉為綠茶至尊,但以新茶為貴,不像愈舊愈好的普洱茶餅那麼利於投機炒賣。
「炒茶熱潮」雖受反貪腐影響而降溫,但熱門項目仍然「有市有價」,逾百萬元一件「陳年普洱茶餅」的買賣尚時有所聞。
年前「白茶餅」冒起,尤其惹人矚目。「福鼎白茶」本來亦如「西湖龍井」以新是尚且多屬散茶。近年突然湧現茶餅和「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的說法,吹噓改變形象反應不俗。
最為香港人熟悉的白茶為「壽眉」,更高級者有「白牡丹」和「白毫銀針」,品級高下以茶中銀針多寡而定。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再戀獨角獸 |
上一篇: | 只有喺你面前,我仍然(可以扮)細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