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7月27日

陳劍梅 藝文評論

《塵上不囂》甚囂塵上

香港話劇團張達明自編自導的《塵上不囂》引發一個非比尋常的懸念,開放式的結局,比女主角自焚之事,更具感召的力量。故事關於著名情色小說家周海蓉,因為突然患上腦腫瘤,身體出現異常反應,於是身體、慾念與創作靈感都同時失衡,無法繼續寫作,便想出一個方法,突破這個困局。話劇從主人公已經安排好計劃之後才開展,所以觀眾不到劇終不明白此項計劃,於是「突破自己」之事,一時之間甚囂塵上。

開場之前,我被《塵上不囂》簡約的舞台空間布局吸引着。香港大會堂的演奏廳,舞台大小,並不適用,但台上兩層的表演場區,一前一後,一高一低,已經能給予觀眾無限的想像空間,甚至可以發揮電影平衡剪接的效果,把佛門清淨之地與繁囂俗世同時呈現在舞台上,產生對比。有時候這個兩層空間的結構,亦有助觀眾想像出一個更寬大的家居環境。

本以為劇中出現的情色內容還未夠開放,視覺效果保守,關於慾念的描述算是劇力一般。可是,戲劇發展到接近尾聲卻給我很大的驚喜。因為想不到夫女二人會半推半就,協助女主人公策動一個自焚的公開自白活動;想不到女主人公一直是利用修行之事使這個活動變為城中的熱話;想不到,原來一個甚囂塵上的自白,背後是一個作家對創作的無限尊重和謙卑。

全劇最後一幕,觀眾發現了丈夫和女兒分別因助人自焚而得到法律的制裁,而且在事後明白到親人相助的意圖原來是暗中擺布一些細節,幻想自焚會出師不利。結果一切卻被決心自焚的作家識破了,她亦暗中排除了一切妨礙她自焚成功的元素。

導演個人經歷

她最後出場時,是重傷未癒,全身纏着繃帶,戴着帽子和口罩,動彈不得不能說話,坐在輪椅上完全失去活動能力,生如微塵,微不足道。丈夫卻滿心歡喜地為妻子慶祝生日,因為他終於可以「掌握」自己的妻子。可是,究竟為何女作家要如此自殘身體,她如今有何想法,觀眾無從稽考。

按張導演所言,劇中女作家在生命中所遇到的考驗,乃是張自己的個人經歷。劇終時,劇中女作家的經理人都讚賞主人公自焚的創舉,把自己的事業推上另一高峰,開啟了實現生命褪變的創作路線。其實這是否劇中女作家真正的想法呢?其實她當着朋友和粉絲面前自焚一定知道自己可以獲救,不會真正死去。所以經理人之言亦可能成立。對於一個作家而言,自願踏上自殺式的創作之路,除了為求得到創作的靈感外,餘下的原因必然就是內疚、自責和傷悲。對於一位男劇作家/導演而言,為何他要想像一個女性人物,經歷如此謙卑的創作之路呢?《塵上不囂》結局的懸念,令我久久不能釋懷。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