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2日
白蛇的故事,作為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歷代以來都有人改編,從唐代傳奇到宋代話本,從戲劇到電影,如今成為現代舞劇。《白蛇傳》現在已經成為一份文化資產,如果沒有營造新意的把握,香港舞蹈團怎會作出這麼大的投資呢?
現代舞劇《白蛇》首場出現一個極佳的亮點:白蛇成為人了。從來這個古老的故事都關心白娘子能不能得到愛情,是不是應該修行;舞劇關心的卻是一種成為人的快樂,一份凌駕快樂的決心。舞劇得到一個嶄新的切入點,有好的開始,乃是將來成功的一半。
觀眾魚貫入場之時,白蛇已經在幽黑晦暗的前台上,靜靜無聲地等待着自己的蛻變。舞劇開始時,白蛇的身軀在一層薄紗下慢慢蠕動。薄紗緊貼着身子好像皮囊,白蛇要從中掙脫出來。
薄紗下依稀看見人形的身子,原來狹小的空間竟然藏着兩位舞蹈員,她們輕巧的身軀此時互相纏捲在一起,漸漸顯露人身蛇尾,不捨分離。很喜歡白蛇接下來探索人形身體這一段,與觀眾分享一種成為人的喜悅。舞者的演飾精采,不受任何地方舞步的風格所限。
為何喜歡成為人
接下來白蛇與許仙很快便相遇了,愛情這個議題便纏繞不休。舞劇的分場如「借傘」和「盜草」等都與傳統戲曲相近。筆者認為「借傘」之前,還有空間容許白蛇多點探索新生。例如天地之間她以新的身份立足,可以怎樣重新審視大地恩情?如何自處呢?
在新編的舞劇中,白蛇需要把握一個成為人的說法,觀眾亦然。舞劇現在的版本卻沒有任何章節能夠發揮這種功效。在音效和視覺上舞劇下半部的安排比上半部更為流暢,以白色為主調的簡約背景,形狀抽象的裝置,是山也是海;是滄海,也是桑田。舞台效果方面,都在水準之上,有效營造世外人間的幻景。
舞劇開宗明義,就是關心一個人本的問題。舞劇上半部的主題很清晰,白娘子成為人,「我思故我在」,為人的旅程一開始,思潮起伏。下半部的舞劇卻回歸唐代傳奇《李黃》的根本,就是教化世人行天道,關心怎樣降服害人的蛇妖精。
筆者估計《白蛇》本意擺脫古老的教化姿態,可是此舞劇的下半部未達成理想。上半部,人道未釋破;下半部,天道沒有說穿。
舞蹈員女主角在演後座談指出劇終時的獨舞就是表達白娘子不後悔曾經成為人。創作團隊認為蛇妖成為人,亦不失為一種修煉,最終雖不能與夫白頭到老,亦不枉為人。
最後白娘子看破了,自覺世界雖好,亦不能貪戀。這一點領悟很美,可是舞劇卻沒有清楚展現。筆者認為舞劇需要提供一段短章交代白蛇探索與享受人間,這樣成為人會顯得有血有肉。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吃喝玩樂 阿根廷 |
上一篇: | 黃浩然病後覺醒 不再盲目演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