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0日
劇場藝術不似電影,沒有特寫,最近劇場空間改編Agatha Christie的偵探懸疑推理小說《謀殺啟事》時,卻巧妙地應用了一點點電影手段,妙筆生花,令人感覺趣味盎然。《謀殺啟事》的戲台只開一面,四正平衡的戲台設計,主要用上傳統的寫實主義形式。究竟主創團隊是怎樣渲染電影感,提供不一樣的觀劇體驗呢?
此劇在處理微不足道的生活小節時應用電影手段,提供更多推理線索。其中有突然「閃滅」全台的燈光,接而「閃亮」之等斷裂時空關係的手段,於是一個個微不足道的小節,便好像電影中的特寫一樣,特別引人關注。
此劇還在某種程度上借用了一點意大利新寫實主義的電影手法,形式上,輕描淡寫環境及背景中的小人物與路人等。與電影不同,《謀殺啟事》卻造就懸疑的氣氛。
劇情關於女主人公的大宅在暗黑中發生槍擊命案,事情發展下去,翌日更有人毒發身亡,曾經出現在大宅的所有人都有嫌疑。商天娥飾演的女主人公是戶主,在槍擊案中她也受傷,所以觀眾在推理的過程之中,焦點落在其他人身上。倪秉郎飾演的偵探先生,當然不會放過任何可疑的人。
特別安排掀起反高潮
當大宅連送兩命之後,大家都甚為恐慌,不知道身邊哪一人才是真正的兇手。此時劇情分兩路,一邊沿偵探的視點發展,另一邊沿導演的全知觀點進發。關於前者,破案的關鍵藏在心中,藉此為破案鋪墊一番,卻沒有直接表達出來,牽動着觀眾的神經。後者,就更見導演的功力。
導演利用過場的間隙,在下一幕開始之前,燈光漸亮起來之際,先讓一個重要的小角色出場,既以劇場工作人員的身份扶正大廳的家具,又同時以女傭的身份執拾一番。頃刻間,這個安排同時滿足劇場及戲劇的兩大目的。
在戲劇層面,這個安排掀起一個反高潮,究竟憂心忡忡又反覆思量的女傭,煞有介事地在大廳中部署一切,所為何事呢?場面調度方面,可圈可點,因為這類非常重要的場景,如果用戲劇性的手段演繹,會把破案的關鍵太早敗露,故事往後便不好看了。就是這樣輕描淡寫一番,把事情在燈光完全亮起之前便略過去了,此劇反而發揮層層解開命案的優勢,觀眾又感覺高潮迭起。
原來破案的關鍵在於第一件命案發生之前的電線短路,全屋的燈都熄滅了,女傭被反鎖在廚房內,究竟自由在走廊上走動及殺人的真兇是誰呢?原來偵探已經初步認為真兇是大宅女主人自己,並約好了女傭刻意在人前隱瞞事實,然後讓女傭勒索真兇。女傭虛擬的事情必然與事實有所出入,偵探利用這點錯誤,將錯就錯,迫使真兇抗辯,一不留神,事情的細節便會脫口而出,於是案件便有了證據。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我在西伯利亞鐵路的日子 |
上一篇: | 「細龍太」陳偉琪 豎琴做嫁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