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日
記錄劇場作為當代劇場藝術的重要類型,除了在藝術創作上得到發揮的空間,在社區教育及社區關懷的層面,都有不可或缺的角色。
今年我在第二屆紀錄劇場節中選看了一條褲製作馬戲班演出的《離境大堂》,感覺此作形式新穎,調研認真,製作用功。
演出開始的時候,團隊要求觀眾席地而坐,我本來感覺有點抗拒,因為當時我仍未了解這個安排的需要。
後來發現原來是次演出具備環迴舞台的設定,不單台開四面,環繞着觀眾演出,還有投影的環節,具體呈現社會的面貌。演出中段,按劇情需要,演員還列隊進入觀眾席,就是給予觀眾直接參與劇場演出的機會。就在此時,演員打破第四道牆,與觀眾一起交流一番。這個安排非常有趣,而且他們做得好,效率很高。
故事環繞幾個殯儀策劃師的所見所聞推進,團隊中有專業及業餘演員,每人分別飾演幾個角色,都大抵不錯,繼續努力必定有進步的空間。
打破第四道場
導演丘嘉熙與我在香港大學時已經認識,她常常選修我提供的大學通識課程,現在感覺她的學習和創作路線,貫徹始終,他日必有望成為實力派的劇場藝術家。服裝和美指方面,卻需要大大改善。
記錄劇場顧名思義就是以劇場的手段記錄真實的事情,所以創作及演出前的訪問,是不容馬虎了事。導演分享說,她在訪問的過程中,學到很多,聽到很多有趣的故事,包括殯儀行業的生態,華人社會的禁忌,香港的龕位嚴重不足及政府相關政策的弊端等。
全劇以一條故事主線貫穿,就是一位殯儀策劃師自己和家人的無奈與哀愁,一生奮鬥,結果意外身亡。主線為其他穿插劇中的記錄性戲劇演繹提供一個時空連貫的敍事框架。最是感人的就是打破第四道場的那個環節。
殯儀策劃師把象徵棺木的道具推出來,然後請觀眾進入戲劇的時空,按劇情所需,要求觀眾「瞻仰遺容亅。觀眾一一參與儀式之時,策劃師便安排劇中的人物把棺槨慢慢推到觀眾席中,象徵儀式結束。此時,策劃師按戲劇時空的邏輯,自然而然地邀請來賓移步到對面的演區。作品最感人的地方就是接下來策劃師打破第四道場,請觀眾思考自己對生命與死亡的想法。
孔子有云:「未知生,焉知死!」此話原意希望當年的人不要迷信,並非真的不願面對死亡。在劇場上,演員希望知道我們打算怎樣安排自己身後的事。他飾演一位全職為人安排身後事的人,問我們有沒有安排。我們被邀請進入戲劇世界了,也要想想現在活着的自己與死後的我有何關係。劇場以死亡為主題,全程探討人生的虛空及死亡的無奈。劇終之後觀眾離開時便得到多一個角度去檢視現在仍然血脈沸騰的人生了。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咖喱之王瑪莎曼 |
上一篇: | 羅天宇30歲後認清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