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1日
想不到康文署回歸20周年紀念節目《蜷川馬克白》,演前演後同樣惹起話題。演前引發撲門票潮,萬眾期待,而演後的眾聲喧嘩也相當有趣。
這齣由去年辭世的日本一代戲劇大師蜷川幸雄執導,改編自莎劇《馬克白》的1980年作品,2月下旬開賣不久即售罄,偶然有人出讓門票迅速被接收,康文署也罕有地加推再加推門票。
門票迅速被一掃而空,大概與明星主演(這次由市村正親及田中裕子分飾馬克白夫婦)及蜷川以改編西方經典著名有關。的確,蜷川幸雄在國際藝壇顯赫的名聲,就是憑他以明星主演,將日本傳統文化注入莎劇及西方經典的一系列名副其實東西合璧、製作華麗的改編作品而來。
這次有機會看《蜷川馬克白》,明白到為什麼此製作即使在莎翁祖國演出也能大受歡迎,和為什麼劇名會冠以蜷川之名。在這齣《馬克白》中,儘管蜷川將之化為日本十六世紀的安桃山時代,但內容仍是馬克白殺主謀朝篡位的故事,人物地名無一變更。蜷川完全地將原著消化,再融合日本的文化,還加上自己的詮釋而成這個製作,例如以歌舞伎男演員反串成女巫、櫻花散落的意象,以及將舞台設計成日本佛壇,一個日本人認為讓生死兩界互相溝通的裝置,2位平民裝束的老婦將佛壇之門一開一合,便是故事上場及完結之時。
即使不太熟悉日本文化,但也能感受到蜷川導戲的功力和對細節的講究。雖然演出5幕共28場戲,轉場轉景甚多,但換景迅速,並未打斷演出的節奏,而且寧靜——即使坐在前排,也聽不到換景的雜聲,一幕換景之後,赫然發現5尊巨型雕像出現在台上,實在叫人驚嘆。
表現文化深度與膽識
人物服飾裝扮,也是極具心思,尤其馬克白夫婦,隨着劇情的轉變,將馬克白夫婦那種一步步為權力慾望熏心的精神狀態,表露無遺。
即使自己較為喜歡2014年看到的蜷川作品《烏鴉,我們上彈吧!》,但也佩服蜷川的功力和魄力,他示範了如何做好一齣華麗改編大製作——不是有錢有明星便成事——要有一定的文化深度和膽識,不只是為商業而商業,為華麗而華麗便成。當然,這是近40年前的作品,手法上較為傳統,但看後,依然叫人思潮起伏。
沒想到演出過後,社交媒體上的討論也難得地熾熱,其中許多認識日本文化朋友發表了不少深度分析,令人對作品增加了認識,但也看到不少負面的批評──從來不覺得評論要一面倒的讚或彈,但說者該提出理據,而且不應是以攻擊不同意見者為目標。可惜至執筆時只看到一些純粹發洩的說話,很期待一些不喜歡這製作的朋友認真地發表看法。畢竟蜷川說過他很想聽聽年輕一代對他的作品有什麼看法,即使可能是「大叔,你的戲很悶呀!」(場刊蜷川文),而且他也全力以赴了。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文藝活動預告 |
上一篇: | 遊走主流與獨立製作 58歲陳果:對我來說沒分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