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4月3日

江藍 戲上心頭

打擂台 反思民主大多數

《打擂台》是今屆香港藝術節引發不少討論的戲劇演出之一。看罷演出的朋友禁不住互相印證,看看投票結果是否有所不同。另一備受討論的原因,是它頗為切合香港當前的政治社會氛圍,因此觀眾參與的積極程度,是看劇以來所少見的。

由比利時Ontroerend Goed與澳洲The Border Project合作的《打擂台》,目的是讓活在民主制度下的觀眾反思何謂民主,什麼是大多數,他們可以憑手中一票去選擇執政的政黨或人士,但這自由選擇的權利是否等同理性客觀?大多數人是如何組成的?這是演出要觀眾思考的地方。雖然香港還未能達到這階段,但其中的議題還是值得思考。

主持加入戰團

演出的設計很簡單,演區中央放着方形舞台,台頂有個熒幕,顯示投票結果。台左側是電腦控制台,兩名工作人員坐在那裏。演出期間,節目主持不時會問他們投票的情況。每個觀眾入場前會得到一部投票機,他們便憑手上投票機提供個人的基本資料,和決定哪位候選人要走或可留下。

開始是觀眾先提供個人資料:性別、年齡及收入等問題,投票後很快結果便會出現在台頂的熒幕上。筆者觀看的首演夜,投票結果是:觀眾大多數是女性,年齡層在二十多至三十多歲之間。來到每月收入,以2萬多至4萬元為主較合理,但近三成的觀眾聲稱自己月入7萬元以上就頗意外!然後候選人出場,三男兩女一字排開,未發一言,主持人便已要求觀眾投票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個,第一下便撕破了那所謂理性選擇的面紗——我們投票,許多時只是根據樣貌或感覺。而下一回合的候選人結盟策略,亦令本來在該輪投票頗受歡迎的Sophie出局。

演出過程中,不論主持或候選人在引導觀眾投票時,也會不住提醒觀眾思考投票決定的由來和意義,自己是否真的掌握了全部或真確的資料下投票。例如:一個候選人起先會狠狠地說:「我踢了一條狗一下!」然後問觀眾是否覺得他很殘忍,再換個充滿關切的語氣,說了為免年幼侄女被咬而踢了狗一下的故事。然後,再問大家感覺是否立即不同了。

演出的高潮是主持忽然加入戰團,先扮揭穿所謂投票的虛假。但他隨即便被叮走。這時,剩下的三位候選人,一位(首演夜是粗獷型的Roman)便會挺身指斥這制度的荒謬,叫認同的放棄手上投票機,另一位(Giles)則會叫所有人都投票給他,以示團結,最後當然是中間派(David)得到大多數票。綜合不同場次的朋友意見,最後的幾個回合顯然已有角色定稿,無論哪三個留下,必然分做反抗派、完美派及所謂中間溫和派。

呼籲佔領舞台

演出至此,正式挑戰現有的所謂民主制度。Roman不僅叫觀眾放棄投票,還呼籲他們佔領舞台——西方民主社會選民因為手上有一票,大家都習慣了這屆政權不好,就叮走它,很少會覺得這制度荒謬而要推倒。不知道在西方國家演出時,觀眾是否如此踴躍,但在Roman一呼之下,不少觀眾都走到舞台坐下來,其他朋友觀看的場次,一樣佔台者甚眾。筆者相信這或許是某些觀眾對香港社會政治的現狀的「表態」。

雖然David是last man standing,但究竟最後誰是真正的「winner」?劇終時,David說熒幕出現的才是該晚的優勝者——那是集合了當晚「大多數」的特徵/背景/投票意向,那好像代表了大多數但實際不等於我們的一個「人」。

演出構思好像很簡單,把現行的選舉投票模式搬上舞台。但背後支撐的應是殊不簡單,除了投票系統外,創作人還要計算所有可能出現的配搭或情況,再設計一個方法讓演出最終走向他想要的結果,帶出反思,這可不容易。

撰文 : 江藍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