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9月14日

盧安迪 自由的國度

「文明政治」的雙重標準

美國參議員、前總統候選人麥凱恩(John McCain)兩周前與世長辭。我當時沒有發表任何評論,因為我對他的意見十分負面,而在一個人剛過身時批評他是不合適的。所以,我等到今天才寫這篇文章,希望可以使我的冒昧稍有減少。

除了他在越戰期間作為戰俘的勇敢和堅持外,大部分人對麥凱恩的讚譽都是關於他的紳士風度和跨黨合作的器量。在個人品格的層面,我同樣欣賞他和向他學習,而我也支持在某些事情上的跨黨合作,但在我的愚見中,麥凱恩一生實踐的卻是在錯誤事情上的跨黨派合作(bipartisan in the wrong way)。

展開討論前,讓我們先重溫一下美國兩個主要政黨(至少在近幾十年)的立場和標籤。大體而言,位處左翼的民主黨,在經濟政策上主張較高稅率、高開支和多規管,在社會議題上(例如毒品、娼妓、墮胎)則較寬鬆;民主黨內某些聲音也主張外交上的軍事干預。至於右翼的共和黨則支持低稅率、低開支和少規管,在社會議題上較支持用公權力維持傳統秩序,並對外交上的軍事行動採取較為積極的態度。【註】

基於一些歷史原因,民主黨的左翼立場被稱為「自由主義」(liberalism),而共和黨的右翼立場則被稱為「保守主義」(conservatism)。因此,弔詭的是,當我們聽到人們提及美國「自由派」的時候,他們其實是指較為反對自由經濟的一方!(事實上,民主黨內一些較激進的派系已意識到這個情況的滑稽之處,所以他們反對自稱為「自由派」,並主張盡量使用「進步派」(progressive)這一名字。)

至於我自己則在所有問題上都秉持「私有產權不可侵犯」的原則,所以在經濟議題上較支持共和黨,在外交議題和部分社會議題上則較接近民主黨。這個立場在十九世紀被稱為「自由主義」(並在今天歐洲一些國家依然如此),但跟現今美國的「自由主義」則大相逕庭,所以通常被稱為「古典自由主義」(classical liberalism)或「自由意志主義」(libertarianism)。

建制縮影而非獨行俠

在美國國會,民主黨往往要求增加國內開支,並擺出反對增加軍費的姿態(lip service),而共和黨則要求增加軍費,並擺出擔心國債高築、反對增加國內開支的姿態。而雙方磋商、協議的結果往往是國內開支和軍費一起增加!於是,幾乎每一屆政府、每一屆國會都比以前增加更多國債,並往往靠擴張性貨幣政策應付開支,導致通脹。

麥凱恩常被稱為「獨行俠」(maverick),因為他跟兩黨的立場都不完全相同。但他的立場正是在外交上完全「大政府」,在內政上比共和黨更「大政府」(即跟民主黨有一定重疊)。所以根據上一段的觀察,麥凱恩根本是整個建制運作的縮影!相反,如果在華盛頓有一個政治家,能夠堅持在內政和外交上都削減開支、拯救國債,那才是真正逆潮流而行的獨行俠。

麥凱恩的另一特色是他尊重政治對手的胸襟,他的離去也因此被視為象徵文明政治的終結。例如在2008年總統競選活動上,他曾糾正一名把奧巴馬稱為「阿拉伯人」的支持者,又明言奧巴馬是一位毋須害怕的君子(decent person)。

然而,這些只是文明政治的必要條件,卻不是充分條件,因為實際決策比決策過程中的舉止更加重要,而麥凱恩幾乎支持美國在過去幾十年的所有對外戰爭。這些戰爭導致無數平民百姓傷亡,生靈塗炭。而人們仍然把麥凱恩視作文明政治的典範,其實在更深的意義上反映了兩個常見的雙重標準。

人權不應雙重標準

第一是「國內」和「國外」的雙重標準。當處理自己國家的事務時,很多國家(正確地)對每一條人命都非常珍惜。例如當有匪徒挾持人質時,政府會出動很多人員,與匪徒周旋很長時間,都要保證人質的安全。此外,在最近泰國少年在洞穴被困的事件中,泰國政府也調動大量資源來拯救他們。

但當事情涉及的是其他國家——尤其是政府跟本國政府不友善的國家——別國平民的性命卻會忽然被視為沒有那麼重要。前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Madeleine Albright)擔任駐聯合國大使時,被問及西方國家對伊朗的制裁導致50萬兒童餓死,比廣島核彈造成的還要多,她面不改容地說:「We think the price is worth it.」如果餓死的是美國兒童,你能想像她這樣說嗎?又假設,如果在美國某城市懷疑有恐怖分子隱匿、懷疑有大規模殺傷力武器,你能想像美國政府派戰機轟炸那個城市,炸死平民都在所不惜嗎?而第二個雙重標準則是關於「私人行為」和「政府行為」。如果一個平民駕戰機到世界某地放炮彈,聲稱那是為了炸死恐怖分子,而當有平民傷亡時,則說那只是無可避免的附帶損害(collateral damage),大部分人都不會認為這是正當的。但當政府以國家名義發動戰爭,做同樣性質的事情,不少人卻會覺得這沒有什麼問題,如果不支持就是「不愛國」。

如果一個人平時說話輕聲細語、彬彬有禮,但實際決策卻是在世界各地濫炸無辜,那麼他平時的斯文又有什麼意義呢?如果比較(1)一個平時說話斯文,但實際政策殘暴,以及(2)一個平時說話口沒遮攔,但嘗試反思美國過去的外交政策,並且沒有發動任何新戰爭的人,究竟哪個才是更文明、哪個才是更野蠻呢?

史丹福大學經濟學系博士生

註:只是近幾十年「新保守派」崛起後,共和黨的外交政策才變得如此鷹派。可參見本欄去年的〈共和黨的反戰傳統〉一文。

 

(編者按:盧安迪著作《自由的國度2──STEM教育與美國》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