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6日
前人英譯唐詩,大多集中於傳意,未有兼顧格律和押韻,但發叔卻發展出一種專為英譯中文近體詩而設的格律規則,並在新書收錄的60首絕句譯作嚴格跟從。語文學者何文匯教授在序言中讚許道,發叔擔起以嚴謹格律英譯唐詩的艱巨任務,使翻譯更為原汁原味,本身也是一種藝術作品。
英文重音對應中文字數
發叔解釋道:「中文是平仄交錯的語言,英文則是重音輕音交錯的語言。如何把中文詩歌的韻律表現在英文這個截然不同的語言?這就是我的功夫所在。一個意思上十分正確的字,可能完全無法配合詩句的格律。所以,最好的選詞應該既能反映意思,又不會扭曲了旋律。」
發叔在書末特意附上跋文,介紹其譯作的格律系統。首先,他的每一首譯作都跟絕句原文一樣是由4行組成。中文每個字是一個音節;英文字詞則音節長度不一,故發叔以重讀音節(accented syllables)的數量來量度譯作每句的長度。譯作每句的重音數量相同,並通常等於或少於中文原句的字數。此外,中文句中的主要停頓(七言句的前四字和後三字之間、五言句的前二字和後三字之間),也對應譯句中的停頓(caesura)。
以張繼《楓橋夜泊》首句「月落 | 烏啼 || 霜 | 滿天」為例(其中 | 代表小停頓、|| 代表大停頓),發叔翻譯成「The moon is down, | ravens cawing, || a frostiness | fills the sky」(粗字為重音),剛好有7個重音。同時,這首譯作第一、二、四句的最後一個字分別是「sky」、「I」和「lie」,也對應原詩韻腳的位置。書中每首詩都附有二維碼,讓讀者聆聽發叔親自朗誦其譯作。
撰文 : 盧安迪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日本過江龍 嘗地道和味 |
上一篇: | 晚節漸於詩律細 黃宏發推出英譯唐詩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