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9月21日

盧安迪 自由的角度

貨幣競爭的未來

行政會議成員、前金管局總裁任志剛近日於網誌撰文,提議引進人民幣、美元、歐羅等貨幣在香港進行金融活動。任議員的文章帶出了兩個宏觀道理:第一,減低貨幣風險對保持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至關重要;第二,沒有什麼特別原因,令香港的金融市場不能容納港元以外的貨幣。

跟一些批評任議員倒行逆施、威脅港元地位的朋友不同,我對開放貨幣競爭的大方向是十分贊成的。我對任議員的唯一意見是他沒有在這個正確方向上走得更遠。

首先,讓我們回顧一下貨幣的歷史。世界各地,貨幣在政府出現之前早已存在。人類用過的貨幣包括金屬、貝殼、鹽、茶葉等等。基於金和銀的內在價值和穩定性,大部分社會都逐漸選擇了這兩種金屬作為貨幣,並發展出金票、銀票等紙幣。

政府染指貨幣,始於一些國王為了鞏固和擴張政治權力,立法壟斷了金幣和銀幣的鑄造。隨後,一個又一個政府立法禁止其他貨幣流通,更把法定貨幣與其他財貨脫鈎,進一步增加政府操控貨幣供應量的權力。幾千年來政府「貨幣政策」的整體傾向和趨勢,都是通過改變貨幣單位定義或增發貨幣而使之貶值,同時無形中增加政府開支的空間。

貨幣貶值、物價通脹,最大受害者是最遲用到新增貨幣的平民百姓,尤其是辛勤工作一生、依靠儲蓄過活的退休長者。我很敬重的經濟學大師蔣碩傑先生(S. C. Tsiang)把這個悲劇喻為「五鬼搬運法」。正如在眾多其他領域一樣,我們在貨幣問題上也不能信賴政府壟斷和少數精英的控制。

毋須劃一法定貨幣

儘管大部分人對政府壟斷貨幣已經習以為常,但這一規定在經濟角度卻無甚必要。本質上,一個國家或地區採用單一貨幣的客觀效果是:當滙率改變時,該地方的所有價格相對於其他地方的價格可以相同比例改變。然而,在貿易相對自由的國際秩序範圍內(例如香港和很多經濟體之間),這類地理劃分和綑綁是頗為任意(arbitrary)的。在香港,法律以諸多方式保護港元的地位。香港交易所作為法定壟斷機構,決定其金融產品以何種貨幣交易。銀行發行私營貨幣即屬違法。由於港元乃法定貨幣,法律強迫債權人接受以港元清償銀製流通貨幣的法律責任。

有些朋友意識到政府操縱貨幣價值的問題,並主張讓歷史上貨幣自由競爭的贏家復辟,重建金本位制度(gold standard),即每單位貨幣等於若干重量黃金。格林斯平(Alan Greenspan)年輕時寫過Gold and Economic Freedom這篇值得一讀的鴻文,並於退休後再次顯露對金本位的同情。近日,特朗普經濟顧問Judy Shelton亦建議政府發行黃金債券,逐步邁向金本位貨幣秩序。

然而,由於我們難以控制黃金的總量,也難以預知黃金會否突然有新的工業用途,故難以確保黃金是價值最穩定的貨幣。我們不能僅因黃金在過往的競爭中勝出,就假定它在今天的競爭中也勝出。正如海耶克(F. A. Hayek)在Competition as a Discovery Procedure一文中發聾振聵地指出,競爭的意義正是在於運用分散在無數人腦海中的知識,發現協調各人目標的結果;如果我們在競爭前已訂立一個標準,便恰恰違反了競爭精神,也是知識上的僭妄。

私營貨幣趨向穩定

如果我們真的要開放貨幣競爭,除了港元和世界上其他法定貨幣外,也應容許銀行印發各自的私營貨幣。銀行為了吸引顧客,會有使自己的貨幣價值盡量穩定的誘因。一開始,銀行可保證其貨幣可以某固定滙率兌換法定貨幣,作為建立公眾基本信心的下限。更重要的是,銀行會考慮憑着控制私營貨幣的發行量,使其價值與某一籃子商品的價格掛鈎。

不同銀行或會選取不同籃子的物價,而貨幣競爭的結果將反映公眾的偏好和選擇。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納殊(John Nash)提出的「理想貨幣」(ideal money)是與銅、銀、鎢等工業金屬的綜合價格掛鈎, 這也是一個可參與競爭的可能性。唯有市場競爭,而非政府壟斷,才可帶給我們可靠而穩的貨幣【註】。

我亦想藉這個機會,澄清對「格雷欣法則」(Gresham's law)的一個常見誤解:有人以為如果容許貨幣自由競爭,便會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然而,這個現象只是在不同種類貨幣之間的滙率被法律凍結的時候才會發生。如果容許滙率浮動,平均質素降低的貨幣便會貶值;如果人們對該貨幣的價值失去信心,便會減持。

最後需要討論的是:完全開放貨幣競爭是否可行呢?首先,它在法律上是可行的,因為即使港元有朝一日被邊緣化(這不一定會發生),只要仍被容許流通,就沒有違反《基本法》第111條的規定。在稅收方面,政府可繼續規定用港元繳稅,並按某一時刻的滙率換算。

至於經濟上的可行性,我認為最大潛在障礙是改革過於溫和、漸進。尤其是假如政府緩慢地把私營貨幣逐個引入,民眾便不肯定是否會有足夠競爭使私營貨幣的價值趨向穩定,難以對私營貨幣產生信心。因此,過於溫和的改革,實際效果可能等於沒改革。

或許開放貨幣競爭最不可行的層面是政治層面,但我只想引用海耶克一段發人深省的文字:「那些只敢提出在現時思想氣候裏政治上可行的建議的人,很快便會發現連那些建議也變得政治上不可行,因為當他們沒有嘗試移風易俗,大眾的思想便跟他們漸行漸遠。除非我們能使自由社會的實現成為一項挑戰我們想像力和智力極限的任務,否則自由的前景確實黑暗。但如果我們重拾對思想之力量的信心,我們的奮鬥尚未失敗。」

盧安迪_史丹福大學經濟學系博士生

註:對這個機制的運作有興趣的讀者,可參閱海耶克的Denationalisation of Money一書。

 

(編者按:盧安迪最新著作《自由的國度──普林斯頓尖子看美國》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