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6月5日

湯繼成 債.息先機

亞洲通脹見頂 利高息主權債

中國4月份宏觀數據令人失望,引發外界對內地疫後復甦動力的關注。筆者仔細檢視了這些數據,發現工業生產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均遠遜預期,而零售銷售則稍令人失望。由於基數較低,工業生產按年增長5.6%,較3月份有所加快,卻仍低於預期的10.9%;固定資產投資則全面走軟,僅增3.9%。

房地產投資增速的跌幅從3月份的負5.9%,擴大至4月份的負7.2%,基建及製造業投資增速也放緩。零售銷售低於預期,但4月份依然錄得按年增長18.4%。當中餐廳收入及網上銷售增長保持不變,汽車及家居用品,例如家具及家電的銷售則疲弱。

中國復甦呈兩極化

數據符合中國復甦兩極化的現況,疫後主要由服務業反彈推動復甦,反觀製造業的改善則表現乏力。2023年第一季GDP顯示,服務業增長從去年第四季的2.3%加快至5.4%。然而,製造業及農業的增長分別放緩,由去年同期的3.4%及4%,回落到3.3%和3.7%。

在疫情封城期間,相對服務業,中國製造業所受的影響較小,因此退出「清零」政策後,其改善亦相對緩慢。事實上,工廠在疫情期間如常運作,並能增加全球出口份額。我們認為,4月份中國製造業表現令人失望的主因包括:歐美等成熟地區經濟放緩,影響中國出口的外部需求;房地產市場疲弱及基建投資需求減,內地對工業及耐用品的需求同樣見低迷。

我們相信,中國復甦上的兩極現象或持續至今年底。由高淨值及高收入人士所帶動的消費需求增長可能逐漸減弱,隨着大眾的財政狀況持續改善,預計對整體消費需求起支持作用。另一方面,製造業活動或繼續受制於全球需求疲弱、房地產投資低迷,以及基建投資放緩等不利因素。

進取刺激政策難推行

消費活動反彈有機會推動全年經濟增長超越官方「5%左右」的目標,中國當局不太可能透過財政或貨幣政策過度刺激經濟。有序的減息及針對性的房地產監管寬鬆卻可望出台,而像2009年時推出的「4萬億刺激計劃」般的基建投資,可能性很低。

除非宏觀環境出現周期性改善,否則中國股市的投資氣氛,會持續受到中美緊張局勢、地方政府債狀況、政府對民企的取態,以及經濟長期不確定性等隱憂所影響。對於亞洲國土較大的地區,其經濟增長對主要市場最終需求的敏感度,會低於較小且開放的經濟體。因此,我們看好印尼、印度及日本等對出口依賴程度較低的經濟體,這些地區擁有較大的內需經濟,有助紓緩全球需求疲弱的衝擊。

在固定收益領域,我們預期亞洲通脹或已見頂,並有望趨向溫和,亞洲央行的利率緊縮周期勢轉向。亞洲主權債,尤其是孳息率較高的地區如印尼、印度、菲律賓等,將受惠於加息壓力減退及利好貨幣的因素。其中印尼2023年財政赤字料收窄至低於預測(即佔GDP的2.8%),債券的新發行量或因而減少,為當地主權債帶來支持。

外滙方面,美國區域性銀行早前的動盪,促使聯儲局在收緊貨幣政策時更加審慎,即使通脹壓力持續,但是聯儲局官員有愈來愈多言論指出,在6月會議上暫停加息,以檢視收緊貨幣政策滯後影響的做法實屬合理。隨着聯儲局的加息預期降溫,美元或已見頂,並將利好亞洲貨幣前景。

作者為安聯投資亞太區高級經濟師。

他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經濟及投資觀點。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