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6日
現時全球的營商環境仍然受新冠疫情影響而停濟不前,加上俄烏局勢令到石油價格大幅波動,預計不少國家出現滯脹。雖然最近美國有意降低中國商品關稅,中美關係開始有紓緩跡象,但這只是經濟救亡行動的一小步。過去兩年,各國都推出措施以應對環球經濟不穩及維持發展,當中包括疫情經濟刺激方案及簡化法規,這些措舉對企業於計劃全球性分配資源時有着重要影響。
紛推支援措施幫扶企業
疫情期間,多國政府從稅務及勞工就業上令當地營商環境得以維持發展,例如紐西蘭允許企業分期交稅及向經營困難的企業推出免稅政策;英國出台放假補貼計劃;法國則向就業情況不穩定的僱員提供援助;意大利就禁止企業解僱員工。全球容許無故解僱的國家,由疫情前約有三分之一下降至約四分之一。另外,企業提供有薪病假給員工的比例亦由疫情前的89%提升至現時95%,多國均推出控制失業率政策,以保障民生。
現時有超過30%的國家把在家辦公列為標準工作模式,當中有8%國家更是法定要求企業必須實行員工在家辦公。經過兩年多疫情,企業發現在家辦公雖然會令工作效率下降,但可以減少租用辦公室的開支,亦對有家庭的員工較具吸引力。可是,在家辦公產生了稅務問題,例如美國各州稅務不同,員工所報住址與企業所處州份稅制有異,政府亦有修改法例,以迎合新辦公安排。
簡化法規程序 吸引外資
此外,疫情前有約三成國家禁止企業董事全為外國人,惟在多國禁飛及入境隔離政策實施期間,企業高層都不能像以往一樣,可以隨時到不同國家出席會議,這會導致公司因沒有當地董事而遭政府下令停業,而現時有約一成國家已修例容許企業沒有居住當地的董事。
土耳其上月通脹飆近80%,是24年來最高水平,自2023年起,該國公司須採用惡性通脹會計準則。高通脹源自政府過去兩年對社會的補貼,其他發展中國家如南美洲等地亦面對嚴重通脹。
另一方面,秘魯及哥倫比亞都有新政府上場,令南美營商環境更加不穩定,這些國家恐影響周邊產油國,如巴西及委內瑞拉等的產油量,從而進一步為油價帶來不確定性,使整個南美洲出現經濟衰退。
然而在全球營商變得不確定的情況下,有實力企業看準經濟衰退國家資產價格下調的時機擴張業務,多國政府都希望能簡化法規程序,務求吸引外來資金於當地投資以救助經濟。現時有九成國家會協助外資了解當地法規,有約一成國家已實行在公司註後,便以電子方式自動通知所有相關部門。
疫情加快了各地政府邁向電子化,現時已有超過一半國家強制公司電子報稅,相比之下,疫情前只有約三成多國家實行。
可是,有部分國家因為資源不足或執行能力較差,在實行電子化時反而令過程變得更慢,例如希臘,當地政府規定公司需要用特定資料格式以作申報,凡不符合格式的都要親自找公證人認證所有文件,這反而令營商過程變得更為複雜。
銀行開戶愈見繁複 歐洲等最耐
成立公司時,最麻煩的步驟一定是開設銀行戶口,但受疫情影響,外國公司董事不方便到當地簽名及面對面會見銀行職員,令開設戶口更添困難,例如在意大利開戶就必須親自提交部分文件,加上於日益收緊的反洗錢法規等影響之下,開戶所需文件變得更為繁複。
在疫情前,只有約35%的國家開立銀行戶口需要逾一個月,現時該數字已達55%,當中以歐洲地區最為嚴重,企業往往要等超過一年才能成立。相反南美洲國家因為法規較為寬鬆,不足四成公司需花超過一個月時間開戶。
要數成立公司最簡單的國家,頭兩位是開曼群島(Cayman Islands)和英屬維京群島(BVI),雖然近年這兩個避稅天堂新增了不少法規,例如有限合夥公司必須提交最終控股人報告等,惟其對公司私隱的保護程度仍然是全球最高。家族辦公室和基金公司都因資產背景不會被輕易公開,而選擇在當地開戶。相反,全球最不受外資歡迎的已發展國家,法國可稱第一。當地稅務繁複,申報文件多,英文又不流行,外資往往到處「踩地雷」。
各國營商環境因疫情而大改變,過往的全球化進程突然停頓,每個地區都希望改善本地經濟以吸引外資。雖然程序電子化令企業能在人員可流動性低的情況下繼續擴張,但各地通脹高企,跨國企業的經營挑戰預料會有增無減。
作者為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會會員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30天免費閱讀】人心行久以合作致遠 |
上一篇: | 1966年美股熊市與今近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