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5日
新冠疫情令經濟下滑,不少人因而失業,但卻帶動科技行業加速發展,出現很多新的科技相關職位以應付新技術運用,而投資於該行業的資金龐大,吸引大量原本聘任於傳統行業的專才都轉職科技界,甚至放棄高薪厚職而創業。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就業報告,預計於2025年,科技令全球出現9700萬個新職位,但同時有8500萬個崗位因此消失。社會上開始出現一面倒傾向科技行業,同時帶來教育配套不足和政府制度未及時改革以保障業者的問題。科技發展對就業市場來說有好有壞。
手機直播衍生大量新職位
內地的社交平台行業,創業成本接近零,有手機就可以做直播,而大多數人都有用社交平台,新的科技公司亦多不勝數,社交媒體需要大量的操作及創新人員,令社交相關行業的發展速度,是眾多科技類中最快的一個。行業擴張同時亦帶動就業,2020年以微信衍生出來的就業機會有約3700萬個,按年增長25%,出現海外代購、網絡主播、視頻號博主等的新就業形式,其他新的幕後工種例如數據標注師、社群流量維護師、闢謠師等亦出現在招聘廣告上,單單在今年3月,國家統計局已納入18個新職業名稱,包括電子數據取證分析師及服務機械人應用技術員等。
科技亦同時帶動傳統行業的革新,改變傳統商業模式,例如實體店開設網上銷售,以往不懂電腦的店員要學習怎樣接網上訂單,收銀員亦要熟習使用電子支付。手機App愈來愈易用,用家更容易上手,在從事社交媒體的人熟習操作後,發現營運網店收入可觀,加上疫情下都沒有出門,令一些原本是兼職社交營銷的都轉為全職。
另外,疫情下員工在家工作或隔離,令不少公司的工作空間從辦公室轉移至網上遠程控制雲端平台。根據中國網信辦的報告,2020年下半年,內地遠程辦公用戶數目較上半年增長74%;麥肯錫亦指出,未來有約五分一的人可以永遠在家工作,不用回辦公室,其中有約70%的僱主認為從事創作的人員可以遠程工作,只有約15%的僱主安排行政人員在家辦公。無論是否要面對客戶的行業及職位,疫情令工作模式都要作出技術上改變。
入行門檻低 致富者不多
內地一直推行城市化,把農村打造為城市,樓價可以由外省買家帶動,但要真正把地方發展起來,需要有工作機會才能令農民收入達至城市居民水平。以社交平台生態圈所產生的就業機會,已由集中在騰訊(00700)基地的廣東省及小米(01810)、阿里巴巴(09988)總部的北京與杭州,慢慢轉移至收入較低的三線城市,中國西部社交銷售營運者的數量於2020年增長率為75%,而東部只有20%。年齡亦對發展中地區以科技就業脫貧的速度有關,在貴州、廣西及新彊,有超過70%的社交媒體從業員是34歲以下,相反廣東省只有約一半的從業員為年輕人,勞動人口較為年輕,反映下級城市及鄉村仍有很大的空間以社交媒體為就業基礎以助城市發展,部分農村甚至完全放棄耕作,全力打造一個社交媒體村。
雖然科技行業令更多人有工作,但容易入行亦產生國家發展規劃問題。年輕人自營個人社交媒體,沒有正式被公司僱用,不參加社會保險,欠缺生活危機意識,收入不穩定,加上入行門檻低,不用受高等教育就可以開設頻道賺錢,但真正成功致富者不多,有些放棄學業而從事社交平台的年輕人,沒有適當技能,也無社會工作經驗,經營平台失敗後難以進入公司工作,更會拖累社會發展進程。國家發改委於2020年公布,由國家培育人才,提供訓練及正式技術教學,以支持個人成為有學識的微電商,把行業工作流程細分,務求令每一個步驟都有一個專門學科,把新興行業專業化,令年輕人對前景更有保障。
隨着科技愈來愈普及,在未入小學前已開始STEM教育,更早掌握科技對自己事業帶來的機遇,未來從事科技行業的人只會更年輕化,以及在專業上更多樣性,國家政策需要靈活改變制度以平衡行業急速發展與長遠社會規劃,才能令從業者安居樂業。
作者為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會會員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30天免費閱讀】美元漲勢暫緩 金價有望再探高 |
上一篇: | 「滿竹天地」跨代攜手對抗氣候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