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1月20日

梁振輝 債.息先機

高收益債仍看好

踏入2022年,投資市場一如估計展現波動,但債券孳息率上升速度卻較預期更為急速,對各項風險資產的影響不容忽視,單單是科技股已在近期面對相當大的調整壓力。

全球大部分央行政策取態均偏向鷹派(中國是少數的例外,也是應對本身的經濟情況),以聯儲局為例,過去半年由提及減少買債到正式行動,以至開始談及加息及縮表,央行緊縮政策會對投資市場造成衝擊,但預期將是循序漸進的,至少在加息初期的影響並不如市場憂慮般大,我們統計了1980年至今聯儲局首次加息前後的股市表現,反映在第一次加息前後,股市仍然可以交出正回報。

除了加息,投資者今年亦要面對量化收縮,亦即縮表,過去10年曾出現一次,時間上差不多是開啟當時加息周期後的一年,當年對政策利率和國債孳息率變化更敏感的成熟市場投資級債券孳息率利差擴大近60個基點,之後在2019年初見頂。

基於上次(也是唯一)經驗,成熟市場投資級債券的回報可能因為聯儲局縮表而遭遇壓力。不過,目前情況對比上一次量化緊縮的時間又有幾點不同的地方:首先是局方資產負債表規模比上次大得多,縮表可能需要更長時間。第二點是預計未來6至12個月經濟增速將高於長期趨勢,支持高收益債表現。因此,雖然量化緊縮將增加我們所看好債券類別的波動,尤其是成熟市場高收益債更要注意,但我們坦然接受波動保持投資,因為相信經濟增長將高於長期趨勢,且企業違約率會續處低水平,相關債券在波動市況下仍有較大機會交出表現。

作者為渣打香港財富管理投資策略主管。他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對環球投資市場觀點。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