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1日
我們從小到大都要與人溝通,如何令雙方都能愉快地交流,創造雙贏而不是輸贏或雙輸呢?與家人商討時,有些決定無關痛癢,例如一起到哪裏吃晚飯,也可以是重大決定,例如買樓。跟同事的討論亦然,可以小至決定會議地點,大到關乎是否召回產品。
兩個人有不同偏好是很自然的事,我喜歡看動作片,太太卻興趣不大,那麼我可以自己看電影,又或與朋友一起觀賞。然而,在工作中,決策並非這麼簡單,因為要講求團隊合作,所有同事都必須同意一個方向,這是最困難的部分。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自己也不想被老闆逼迫,所以很早巳經發現用強硬的方式去迫同事做事是很難的。若要說服他人,更千萬不可以隨便攻擊對方,例如,我本科主修電腦,之前有一位朋友說我不懂變通,因為是讀電腦出身。事實上,討論是根據事實及推理,讀過什麼又有何關係呢?怎可以一竹篙打一船人?
有云「禮多人不怪」,如果我去請求別人幫忙,很多人都會感覺良好及願意施援手,但有一個條件,就是投其所好。就以本人為例,我很喜歡書寫,打字速度也快,有着摩打般的手指,不過,我認識的大多數人都是喜歡說話,而不愛書寫,如果邀請他們寫意見,他們將不太願意,為免令別人為難,哪就讓他說話吧。其實,很多時候只要別人不阻礙我去推進一個新想法,就已滿足了。
我現在是個很難生氣的人,日常與同事交流中,只有讚賞、沒有責罵。同事們都是成年人,沒有人會喜歡失敗的,而且我覺得人一定會犯錯,只視乎多少及嚴重程度。我也會有過失,儘管十分討厭打錯字,但也不能做到完美無瑕,不要以為能做99%就很好,在1年的365天,99%能上網即是每年有88小時不能上網(365天×24小時×1%=88小時)!所以我會從流程上去減少人為錯誤,例如重要的文件要在閱讀後,再找另一人看看有沒有錯字,又如畢業生的紀念冊最好先發電子版給各畢業生,讓他們確認名字,碓保沒錯。
此外,我很少會以個人感覺去跟人爭論,每人對事情的感覺和判斷都不同,如瞎子摸象,我依靠的是數據、事實、研究結果和框架,如果憑個人感覺去跟別人爭論,最終只會變得情緒化。
學電腦編程多了,邏輯思維方面會與常人不一樣,我做決定前會思考多種情況,幾乎預測所有的可能性,以確保計算機程序不會無緣無故死機;在商業方面,在做決定前,我先要問有什麼選項、其中的利弊、評估它們、考慮後果,以及決策的關鍵目標。事實上,老闆希望同事給他選擇題並提出建議,而不是只出問題去考老闆,我年輕時就有下屬給我問題,我說了我的想法後,他才說他的觀點,及他的方案如何比我的好!當時我有些生氣,回想起來卻要感謝他。我現在不會覺得自己如何英明神武,會先請所有下屬各自說出想法,然後我會綜合他們的意見,再反問如何取得更好的方案等。在經過嚴格的理性思考和諮詢其他人意見後,我會提出一個最終測試題給大家:如果我們不這樣做,會後悔嗎?
有人得罪人多稱呼人少,禍從口出,我則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無,能與其他人開心地溝通、享受一起的美好時光。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市場學專業應用副教授、EMBA課程主任。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30天免費閱讀】IT團隊如何更好應對未來風險? |
上一篇: | 冷熱技術新突破 創造無限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