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3日
中美貿易戰從2019年年初開始,影響全球經濟,每個月中美雙方都有新政策出台。然而美國總統特朗普不按章出牌,令中方無所適從。美國道指一直上升,中國的深證指數卻跟不上。然而,過去半年疫情爆發,全世界也停頓了,貿易戰也暫歇。可是,當各國感染人數增幅開始放緩,各地經濟陸續重啟,中美貿易戰亦進入2.0階段。
中概股大規模回歸
內地品牌瑞幸咖啡年初自爆財務造假,引發美國參議院於5月底通過外國公司責任法案,要求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在集資時須符合監管機構及審計要求,證明公司並非由外國政府持有及控制。美國認為,沒有理由為中國政府在美國籌集資金。眾所周知,中國政府對國企營運具有影響力,禁止中國公司審計材料實質離開中國,或令公司財務報表減低可靠性。這法案明顯是針對中國政府的企業管治文化而訂立的。消息一出,多隻在美上市的中概股股價下跌,貿易戰由農產品轉到金融業。這對香港有什麼影響?中小企及個人又該怎樣應對呢?
新法案要求,如果公司不能證明未有受到政府控制,或是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連續3年都無法對公司進行審計,以確認公司不受政府控制的話,那麼該公司就不能在美國上市,須強制除牌。有證券商列出超過30隻受影響的中概股,預計短期內會在香港或內地第二上市,以防美國迫令退市。
未來3年,市值超過6000億美元的中概股有機會回歸,網易是第一隻,緊接其後的是京東和百度,其他知名企業還包括新浪、愛奇藝及新東方等。於香港上市的好處是,亞洲投資者方便在相同時區投資中概股,主業位於中國的企業上市亦相對容易,加上香港經濟環境穩定、貨幣自由兌換、金融體系健全,就算是所有中概股都在港獨立上市,亦沒有問題。國際投資者已熟習香港金融系統運作,各上市公司都能在香港這個成熟市場集資。
本地中小企最受害
巧合地,在美國法案通過的同一星期,「香港國安法」也經人大通過要立法,令外國投資者對香港能否有自由及不被監控的營商環境成疑。特朗普表明,「香港國安法」一旦落實,會對香港取消特殊貿易地位和制裁中港官員,因為香港已失去高度自治,更直言是北京令世界對中國失去信心,市傳美國政府有機會禁止美國基金投資香港,部分大型美資公司已經考慮撤離,有甲級寫字樓出現低價求售。資金一旦離開,香港便更難在疫情後復原,就業及整體情況向下,就算有中概股來港上市,都未必能及時帶動經濟。
香港作為相對小型的自由經濟體,亦是中國管治下的一個特區,香港能實行的對策有限,往往處於被動。站在中美之間,中概股和美國撤資是貿易戰的副戰場,主戰場還要看多年一面倒的中美貿易差額。但看來中美雙方並不會作出太大讓步,香港中小企是最受害的一群。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會會員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病人避疫拒入院 遙距醫療乘勢起 |
上一篇: | 豆腐酒 匠心釀出環保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