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9月6日

羅家聰 一名經人

廿年寬鬆潑冷水 歐洲央行無米炊

歐洲央行換屆在即,但在行長德拉吉卸任前仍要揭開寬鬆序幕,情況彷彿很危急似的。查歐羅區經濟仍有增長,雖然稍低但亦多年如是。通脹方面,近月雖跌但仍算有通脹;而較可信的趨勢指標核心通脹,近6年來一直於1%水平橫行,雖低但亦多年如是。滯後指標失業率更在直線下跌,無跡象停,須知這是央行慣常參考的主要指標之一。

教科書早已指出,貨幣政策是有極限的──最起碼當利率(名義計)見零就是盡頭。近年央行卻反其道行夾硬來,明明零息甚至負息仍聲言再減,今文就來看看結果如何。先看減貸款息有否刺激貸款需求。這個央行利率即再融資利率早自2016年已減至零;此前亦不算高,2010年起至今未嘗高於1厘,但偏偏這9年的貸款增長卻低於海嘯前【圖1】。其實縱使海嘯前,亦不見得利率與貸款(兩皆變動)成反比關係。須得承認,貸款多寡跟息口高低未必有關,近年資金泛濫但零息多年也不借,就是不看好經濟前景。

減息量寬俱失效

現再看看減存款息有否趕錢出銀行體系去消費、投資。歷來所見,兩者似有關係,但要持續減息才能減少存款,由於現已減無可減,且央行不斷製造新錢,此路漸已不通【圖2】。負利率可以嗎?之前已分析過,不贅。錢若無處花,負息只將之趕往別國,或是別的資產,結果還是儲蓄,而非用於消費或投資,就算是亦不一定於歐羅區內。

且也看看利率與貸存的關係【圖3】。由歐羅面世至今,政策利率都在反覆向下,理應利貸不利存,即存款減貸款量應同跌。事實上,由最初至海嘯前的10年確實如此,儘管兩者短線背馳,但大方向上一致。然而海嘯後至今,「減息利貸不利存」已失效,主因是央行大量製造資金塞進市場。當錢多到長年負息變正常的「無人稀罕」地步下,進一步的寬鬆政策只是進一步塞錢入本已充斥資金的市場。無用,是順理成章的結果。

另一盛傳歐洲央行會推的是量寬。量寬不是新鮮事,說白了就是大手印鈔兼沖銷,作用就是央行不只想減隔夜政策利率,而是連整條孳息曲線也欲壓低,想想就會明白。不過,目前歐羅區30年債息也負,再買何用?留意當上月中一年期歐債息逼近-¾厘時,歐羅及其一年期遠滙價皆插水下試低位,顯示資金顯著外流。現在10年期債息也接近這「危險水平」,即使央行買債也難進一步推低債息【圖4】。試問-1厘過外的債誰買?

彷彿做啥都無用

量寬的另外唯一作用是推高股市。實際作用如何?參考央行僅有一次像樣的量寬,如有谷高股市,則市場早在兩年前已反映了【圖5】!然而,市場的視程沒這麼遠的,不然現在炒的是2021年的政策而非兩周之後了。其實在2012至2015年的升市期間,同樣有量寬的,不過只是美國而非歐洲做,但歐洲股市卻反映了美國聯儲局的寬鬆政策。

這樣說來,歐洲央行彷彿做啥都無用。的確,這很可能才是坊間不肯相信的真相。

交通銀行(香港分行)環球金融市場部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