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11月18日

蘇小明 經管錦言

網購以外的新零售

一年一度的雙十一又熱熱鬧鬧地度過了,除了促進了經濟,令大家快快樂樂地享受了一下購物的樂趣外,還帶來了一大堆垃圾。聽說每年由快遞包裹帶來的包裝廢棄物達到百萬噸。今年我也湊了一個熱鬧,在網上買了一件家具,是第一次買那麼大型的東西,所以很抱歉地大概也會是其中一個「垃圾蟲」。的確,網購的品種已經愈來愈多,日用品、電器、化妝品、時裝,現在連沙發、龍蝦都有人從網上買。

國家郵政局數據指出,2016年中國的快遞包裹超過313億個,可以鋪滿40萬個足球場。正當我覺得中國的網購是多麼的發達,淘寶是多麼的神奇,什麼都有得賣的時候,有個朋友卻指出,中國的零售額原來網上只是佔15.5%左右,其餘84.5%還是線下實體店的。這是中國國家統計局2016年的數據,而且這數字近幾年都是差不多,沒有大幅度改變。

實體店有天然優勢

雖然有一點點意外,但是回想一下,自己算是熱中網購的,一個月也只是在網上買兩三次東西,我的同事大概兩三月才買一次,其他時間我們仍然在家裏或者公司附近的商場、店舖中買東西。的確,人是生活在現實世界中的,實體零售店還是有天然的優勢。

近幾年中國的實體零售店舖雖然整體有所下降,但個別行業還是有所增長,例如受惠於二胎政策,市面上出現愈來愈多母嬰店。另外,美妝店也有所增加,大概經濟富裕了,女性也更加注重打扮。一些個別做得好的零售連鎖商亦發展得如火如荼,例如:MINISO名創優品,這家平民版MUJI以日本極簡主義設計的商品,受到不少青少年和上班族的青睞,4年開店2000多家。證明有心做,傳統零售業或者實體零售店還是充滿機會的。

近來又聽到一個新名稱:新零售,大概是用科技去改革零售業的意思吧。科技在傳統零售業一直不太受到重視,但想想手機都智能化了很久,iPhone都出到iPhone X了,街邊的商店卻十年如一日,還是一樣地經營運作,也是時候upgrade一下了。

在零售店應用科技,身邊最容易看到的例子可能是麥當勞那個像巨型手機一般的大屏幕自助點餐系統,確實方便了不少,店內少了排隊的人群,店員也可以少請幾個。

麥當勞的成功也啟發了其他快餐店去模仿,最近在美心也看到自助點餐機器,不過效果就不太好了。我想在機器上下單,但是按了好幾下才有反應,另外,菜單設計也太複雜,我找來找去也找不到想買的餐點,所以放棄,去收銀員前面排隊了。其他人也是寧願去排隊,看來美心的自助點餐計劃會失敗。

注重細節關乎成敗

照計這種大屏幕自助點餐系統沒有什麼核心技術或者技術壁壘可言,要做應該還是做得到的,美心的失敗在於不注重細節。

所以單純概念可行,也不能證明可以成功,畢竟顧客是挑剔的,他們的習慣也不容改變,只要一個小小的步驟不完美,就不會嘗試。

最近身邊的人有想做無人店的,這也是不錯的概念,尤其在香港這樣都市,人工愈來愈貴,請店員也愈來愈難,如果顧客可以自己拿貨品和付款,完全不用店員協助的話,確是不錯。他們的想法是用RFID,貨品貼上RFID標籤,出店前進行感應並自動扣款。

在中國,剛剛獲得了超過 1 億元融資的繽果盒子也是用這個做法,在像普通的便利店一般的店內選購好產品後,消費者到收銀台自助結算。該公司一年內計劃開設5000個店舖。

另有一些人就在嘗試把自動售賣機無限升級,例如F5未來商店就是其中例子,他們已經拿了三輪融資:創大資本的200萬元天使輪融資、TCL創投的1000萬元Pre-A輪融資,以及不久前由創新工場提供的3000萬元A+輪融資。

F5未來商店由4台機器設備構成,一台快消品售貨機主要售賣罐裝飲料等商品,一台鮮食商品售貨機售賣車仔麵、魚蛋等鮮食,一台沖飲售貨機售賣咖啡等飲品,以及一台自動餐桌清理設備。 這些機器設備的運作都是通過機械臂來實現的。

除了概念還要嘗試

相對這種比較低技術含量的無人店,大量運用人工智能的Amazon Go就像科幻小說走出來的產物:顧客進門時,系統首先會對其臉部進行識別,驗證顧客的身份。

購物環節,攝像頭會全程跟蹤記錄顧客的行為, 通過分析拿起或放下商品的動作,判斷其是將商品置於購物籃還是放回原處。顧客選擇好商品後直接離店即可,傳感器會掃描並記錄下顧客購買的商品,並扣除相應款項。

各種概念都有人在嘗試,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零售業會有一些新氣象。不過正如以上所說,光是概念可行是不夠的,個別例子成功還是失敗,就要看願不願意用心,注重細節。

作者為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會會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