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10月5日

梁啟智 EJ GLOBAL plus 信觀點

民意逆轉 彈劾案從龜速變火速

自美國總統特朗普兩年半前上任以來,輿論要求彈劾之聲一直不絕於耳。然而自民主黨取得國會眾議院多數後,進展可用龜速來形容。不過,過去一個星期這問題出現突破性發展,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宣布推動正式彈劾調查,彈劾特朗普火速成為首都華盛頓最重要的政治議題。

這次引發彈劾調查的事件來自特朗普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t Zelensky)之間的一通電話,特朗普藉機向烏克蘭政府施壓,要求調查美國前副總統拜登的兒子亨特(Hunter Biden)在當地的生意聯繫。由於拜登本身是現時民主黨總統初選的大熱門,特朗普向外國政府收集他的黑材料,等於邀請外國干預美國選舉,明顯是叛國行為;而接受外國支援競選工程,也顯然違反美國聯邦法例。

拖延舉報 引發國會關注

事件爆發的起源在於有中央情報局的職員發出正式舉報,指證特朗普利用權力邀請別國干預美國選舉。美國有一整套的舉報人保護制度,鼓勵不論是政府或是私人企業的員工都可在免除秋後算賬的威脅下指證上級的過錯。按此法例規定,是次舉報應於7日之內呈交國會,不過白宮和司法部卻用了30日才提交經刪剪後的版本,引發國會關注和不滿。

回到2014年烏克蘭廣場革命之後,總統亞努科維奇雖然敗走俄羅斯,國內仍有許多舊勢力阻撓改革進程。其中一個問題人物是於2015年接任檢察總長、被認為會包庇貪污的紹金(Viktor Shokin)。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擔心烏克蘭的改革受阻,便由他的副手拜登出面,要求把紹金趕下台才可得到美國的援助。對此,拜登本來只是執行任務,不過由於他的兒子剛好在當地一家天然氣公司擔任董事,而這公司又曾經受到烏克蘭當局調查,特朗普便指控拜登是為了保護兒子才向烏克蘭施壓。如是者,他便在澤連斯基的電話通話當中提起紹金和亨特,還說可以幫助烏克蘭進一步調查此事。

在討論特朗普牽涉的問題前,得先說明一些基本事實:事件中的企業在亨特加入前已被調查,他主要工作正是為了改善企業管治。至於紹金被趕下台不是因為他要調查貪污,反而是因為反貪不力。當然,特朗普身為美國總統,有責任追查美國國民的疑似犯罪行為。不過考慮到事件的敏感性質,他自己又有明顯的利益衝突,理應按既有程序辦理,不應插手其中。

藉公帑攻擊政敵 惹怒選民

特朗普向烏克蘭施壓的方式是,扣起國會已經批准、用來對付獲俄方支持東烏克蘭叛軍的援助。表面上看,既然奧巴馬當年也曾向烏克蘭施壓,特朗普自覺也可照辦煮碗。問題是,當年奧巴馬是為公,而特朗普此舉卻太明顯地是為私,現實上大為不同。

相對先前擾攘已久的「通俄門」事件,這次爭議表面上性質相似,都是外國勢力干預美國選舉和接受外國支援競選工程。不過相對來說,這次事件的前因後果對公眾來說十分容易明白:特朗普利用納稅人的錢來威脅外國政府攻擊他的政敵。因此,近日民意對彈劾總統與否快速轉向,調查顯示支持彈劾的比例明顯上升,當中中間派和親共和黨選民的升幅又十分明顯。正正因此,先前的「通俄門」事件雖然擾攘已久都未走到這步,這次國會卻行動迅速。

接下來要發生的事情是,眾議院可以彈劾調查為由要求白宮交出所有相關紀錄,包括電話通話的詳細紀錄。此外,告密者聲稱特朗普的不當行為不止一次發生,再查下去說不定還有更震撼的內容。無論如何,這件事將會主導可見將來的美國政治議程。

那麼特朗普這次真的會被趕下台嗎?還是那句話:可被彈劾過錯的唯一定義就是國會說是便是。面對民意兩極化,參議院的共和黨人在初選被挑戰的前提下,會否有足夠人數背叛特朗普,達至三分二多數呢?目前可確定的是,隨着民意逆轉,夾在主流民意和支持者民意之間的共和黨人肯定不好過。

梁啟智  時事評論員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