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9日
早上起床,感覺到嚴重腰背痛,懷疑是椎間盤突出,照了磁力共振卻看不到相關問題。疼痛持續,但一直找不出病因,甚至被認為是個人心理作用影響。以上情況,是不少病人的真實經歷。事實上,腰背痛的成因眾多,其中一個經常被忽略的就是強直性脊椎炎。
強直性脊椎炎屬於炎症性背痛,是風濕科的一種病症,由於免疫系統功能失調造成。「風濕」兩個字,可能會令很多人以為此病只是老人家才會出現。但其實強脊患者的病發年齡,往往只有十多歲至四十多歲。強脊所造成的腰背痛與一般的勞損或椎間盤突出有所不同。主要特點包括︰疼痛的地方可能先出現在盆骨與尾龍骨之間的下腰位置,問題或持續數個月,並延續到上背、臀部,甚至前胸等位置;與其他疼痛不同,強脊的疼痛並非透過休息可以帶來紓緩,反而睡了一晚後,早上的情況更嚴重,出現「晨僵」問題。
患者被誤為偷懶
在香港,強脊的病發率約為0.3%至0.5%,以本港七百萬人口計算,患者數量大約為兩至三萬人左右。患者以男性較多,男女比例約為三比一。此病暫沒有一個明顯成因,但有研究發現,在中國南方,逾九成二強脊患者身上帶有「人類白血球抗原B27」,而整體人口中帶有此抗原的比率只有約6%。不過,大家不必對B27感到特別恐慌,因為擁有B27的人中,出現強脊病發的比率不足10%。但若配合家族史中有強脊的個案,發病機會則會大為上升。
一旦出現病發,若未能及早治理,病人除了要承受痛楚之外,脊椎軟組織或會受到破壞,更可能令脊椎關節融合,對病人日後的生活帶來嚴重影響。
個案一︰有一名三十多歲的年輕病人反映,出現病發後,生活及工作受到極大打擊。久坐後每每不能站立,每當外出與客戶吃飯後,無法站立握手送別,顯得十分尷尬。而在辦公室內,亦無法協助同事完成一些簡單的體力勞動工作,經常被誤以為偷懶,影響人際關係。
僅花數天消除痛楚
由於找了多個醫生,均未能找出原因,嘗試多種治療方法亦未見效。病人甚至被懷疑其疼痛只是憑空想像出來,或與工作壓力有關,結果病人被轉介至精神科,令原來精神健康的患者徒添壓力,工作及生活嚴重被擾亂。本來這個病人大有前途的投行工作,亦無法做下去,惟有辭職不幹。
此症所帶來的後果雖然嚴重,但並非不治之症。就如以上個案中的主人翁,在成功找對適合的專科醫生和治療方法後,居然只花了僅僅數天,便令疼痛消除。當然,其後仍需要繼續治療,但目前生活已回歸正常,並重新找到另一家投行的工作。
令病人的病情迅速改善的並非什麼神仙,只要正確使用藥物,便可有效控制病情,消除病人痛楚。
生物製劑療效大
目前,此病第一線的治療主要為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治療,部分情況較輕微的患者,在此治療過程中,已可以有效控制病情。至於情況較嚴重的個案,可以進一步嘗試使用生物製劑治療。
對於一些病發時間較短,未出現關節融合等嚴重問題的病人,生物製劑的治療效果十分顯著,不少病人經過數次治療,疼痛的情況已有明顯改善。有研究發現,早期強脊病人連續四個月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後,40%的病人,一年後仍沒有再病發迹象。
大部分藥物均有一定的副作用,生物製劑亦不例外。研究發現,使用生物製劑一年,有2%的機會患上肺結核。另外,病人整體抵抗力會略下降,傷風感冒的機會亦會相對提高。慢性乙肝、丙肝患者更要加倍小心。
病人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前,一般需要先做一個隱藏性肺結核檢查,若有此問題者,需要配合相關藥物治療,以減低併發症的機會。不過,整體而言,年紀較輕,以及發病及用藥時間較短的患者,出現以上併發症的機會較細。只要小心謹慎治療,所帶來的副作用也並非十分嚴重。
誤診引致病情延誤
一旦錯過治療,強脊可以帶來嚴重後果,但只要找對方法,控制病情,絕對不是問題。目前,此病最大的問題在於經常被忽略,令病情延誤。
個案二︰有一位二十多歲的女病人,病發前曾到野外行山,以為腰痛是由勞損造成。但嘗試不同方法治理後,仍沒有好轉。其後到急症室求醫,醫生初時懷疑其有椎間盤突出,要求其進行磁力共振檢查。但檢查並沒有發現椎間盤出現問題,病人擾攘了數個月,仍未能找出腰痛原因。
及後,病人在參與一個社區健康講座時,才認識了強直性脊椎炎,發現病症與自己的情況十分類似。諮詢了風濕科醫生後,終於找到腰痛的病因,結果利用生物製劑治療了大約兩周的時間,腰痛問題已基本消除。
治療此症並非特別困難,最大問題在於發現病症。所以,若閣下若有腰背痛問題,想知道自己是否屬於發炎性下背痛,閣下可自行回答以下問題:
1. 是否四十歲以下?
2. 可有逐漸起病?
3. 晚間有沒有痛楚?
4. 是否活動後可改善徵狀?
5. 休息反而無助紓緩痛楚?
若以上問題中有四個答案為是,則建議閣下尋找風濕科醫生,看看腰背痛是否與強脊有關。
要確定是否患上此症的方法並不複雜,除臨床評估之外,再進行血液檢查,看看患者身上是否帶有「人類白血球抗原B27」,另外再照一個磁力共振,看看痛的部位,例如下腰有沒有發炎的問題,便可以基本確定是否患上強脊。
大家或有興趣知道如何預防此症。但遺憾的是,目前所知,此症與遺傳及先天因素有關,醫學界暫未找到有效的預防方法。及早治療似乎是最佳的處理方法,而一旦患上此症,除了藥物治療之外,亦建議病人定期進行例如游泳等的低撞擊性運動,以活動關節,減少疼痛。
撰文︰張德昌醫生
風濕病科專科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乾隆治便秘法 ── 番薯(上) |
上一篇: | 文藝活動預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