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4日
近日因為有關於針灸師不適當地使用類固醇,令大家對類固醇的使用再次感到關注。長期以來,其實有關類固醇的負面新聞似乎都不少,久而久之令類固醇有被「妖魔化」之虞。我倒很想在此為它申申冤,給它說幾句公道說話。
類固醇是風濕病免疫內科常用藥物,甚至稱它為科中最重要藥物亦當之無愧。大眾常聞類固醇色變,一被處方類固醇便耍手擰頭,理由往往是為怕其副作用。事實所有藥物跟類固醇一樣,都可能有副作用。類固醇的副作用常常被提及,其實主因是很多市民並無正確使用類固醇,他們在劑量及用藥時間上都可能有問題於是易出現副作用,類固醇被視為罪魁禍首。
要為類固醇平反,首先自然當說說它的功效及好處。類固醇是消炎類(anti-inflammatory)藥物,其主要作用是抑壓炎症及抑制免疫系統。類固醇的一大優點是有效而且起效快──當其他有同樣功效的藥物需要時間積累藥力以發揮功效,類固醇卻可以在極短時間內看到明顯作用。這是它常被醫生選用的原因。
聞類固醇色變的人士須知道,其實我們自己身體也有製造類固醇,它是腎上腺分泌的皮質醇。但當然,作為醫治作用的類固醇劑量相對大很多。許多病人問我,究竟類固醇的安全劑量是多少?
「妖魔化」和「天使化」
我以口服類固醇Prednisolone為例,成人每日7.5至10毫克,便是安全劑量。一般而言,若因各種原因,病人須要使用該類固醇每日多於7.5毫克,那麼醫生便有可能須要處方額外藥物來替代類固醇。
別誤會,我在這裏為類固醇申冤,希望它不致被「妖魔化」,但我也無意將其「天使化」。類固醇若使用不當會出現副作用,而本身患有糖尿病,骨質疏鬆或有膽固醇過高的病人,使用類固醇時亦要特別小心注意。不過總的來說,在專科醫生指導下,巿民可放心使用類固醇;使用這些藥物時要特別注意有沒有出現不當使用類固醇的副作用,如水腫、面脹、體毛增多、女士皮膚變薄、肥胖及肌肉無力等徵狀;一有任何懷疑,馬上向醫生查詢。
(逢星期二刊登)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