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12月8日

張德昌醫生 健康專題

強直性脊椎炎「唔郁唔舒服」

平日有任何痛症不適,一般來說,只要多加休息,自然會慢慢減輕。不過偏偏有種痛與之相反,要多活動,痛楚才會減輕,休息反而會加劇痛感,引來如此特別的痛症,正是強直性脊椎炎。

也許你未聽過強直性脊椎炎,但其實它是很常見的風濕科疾病。它最明顯的病徵正是背痛,可能不少人會疑惑,常常都覺得背部又痛又緊,莫非也是強直性脊椎炎所致?

大家先不用太擔心,強直性脊椎炎引致的背痛,屬於炎症性背痛,當身體愈靜止,痛感愈明顯,因此晚上睡覺時,容易因為背痛而醒過來,導致睡眠質素差,但醒來後多加活動、做運動後,就會紓緩痛症;但一般的背痛則屬於機械性背痛,休息過後,就會得到充分紓緩,所以絕不是出現背痛就等於患有強直性脊椎炎。

引發晨僵

病症不但為病人帶來難以忍受的疼痛,更會引發晨僵,即早上醒來,患者感到關節僵硬,連轉身下床也有困難,可能要花30分鐘甚至更長時間才能下床。

如患者的病情控制不理想,患者的脊骨更會由原本一節一節,慢慢融合成一條,延伸至頸椎更可能令頭部難以轉動,嚴重影響活動幅度。起居自理就會大受影響,如開車難以觀察倒後鏡、穿鞋、褲子因無法彎腰而出現困難等,可見此病非同小可。

層層遞進

令人無奈的是,此病多於45歲前發病,如得不到適當治理,不但引發生理不適,更為生活以至工作帶來諸多不便。於投資銀行任職的陳先生(化名),年僅20多歲,便常因病症帶來的僵硬,令久坐的他難以立即離開座位面見客人或開會,上司和同事都無法理解他的狀態,為他帶來沉重壓力,最後甚至要主動離職專心治病,實在不能輕看此病。

如出現以上症狀,風濕科專科醫生會為患者進行造影檢查,透過X光檢查可查看骶髂關節有否發炎,以確定是否患有強直性脊椎炎,但骶髂關節發炎需要較長時間才會出現,如屬較早期,就需透過磁力共振及血液化驗作出評估,由於近九成強直性脊椎炎患者的血液中皆具有HLA-B27基因,因此,如血液化驗中發現含有此基因,結合上述病徵,則有很大機會患病。

一旦確診,醫生會為病人進行活躍指標評估,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案。治療以層層遞進的方式處理,病情不算嚴重,或初期確診,第一線藥物皆會選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再配合運動、物理治療等輔助治療。

假如病徵無法受控,醫生便會視乎病人屬於中軸性還是周邊性脊椎炎,再考慮下一線藥物。如果以周邊性,如膝頭、腳跟或接合點發炎為主,醫生一般會以傳統口服抗風濕藥,或局部注射類固醇來控制病情,但如無效,或病情以中軸性為主,則會考慮採用生物製劑。

生物製劑屬免疫抗體治療,透過阻隔與炎症有強烈關連的腫瘤壞死因子(TNF),來達到控制病情的目標。臨床研究顯示,病人的病徵及發炎指標在治療後俱能快速受控,療效非常顯著。

上文提及的陳先生就是最佳例子,他受炎症折磨長達9個月,期間一直未能確診病症,最後因朋友介紹才向風濕科專科醫生求診。在進行磁力共振及血液基因檢驗後,終於確診患有強直性脊椎炎,並採取生物製劑治療,注射一針後,只需5天,炎症便開始受控,痛楚大幅下降,毋須再經常服食止痛藥止痛,可見療效十分出眾。

改善睡眠

這對病人而言,絕對是一大福音,痛症的減輕意味病人的生活質素,如睡眠、工作能力、生活自理等亦能隨之改善。不過進行生物製劑治療前,別忘記要評估是否有患肺結核或乙型肝炎的風險,若有風險,便需先服食預防性藥物,以免其後容易引致復發。

說到復發,相信不少病人都會很擔心,在經過10多年的臨床經驗,以及科研數據顯示,男士、病史愈長或脊骨受累的病人,復發機會的確較大,但亦毋須過分憂心,如情況漸趨穩定,在接受醫生評估後,可以慢慢減藥甚至停藥;即使復發,亦可重新作生物製劑的治療,成功率超過九成。

繼續以陳先生為例,他在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後約6個月便可停藥,雖然約一年多後復發,但再接受生物製劑的治療依然能成功控制病情。病症得到良好控制,陳先生在職場上亦能重新出發。

撰文: 張德昌醫生_風濕病科專科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