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1日
過去幾個星期,我在這個專欄裏跟大家講過幾種較常見的風濕免疫內科疾病,今次則想講講同科中比較少為人知的系統性脈管炎(Systematic Vasculitides)。
系統性脈管炎又稱系統性血管炎,是由於自身免疫系統出現問題,對血管展開侵襲,引發血管炎症所致。炎症會影響血管的養份輸送,嚴重時甚至可以令受累的器官甚至整個器官系統衰竭壞死;系統性脈管炎可侵襲人體上至大動脈下至微絲血管的各種血管。
該症的歸類以受累血管的大小區分,例如高安氏脈管炎及巨細胞動脈炎是侵襲大動脈的脈管炎、川畸氏症及多發性結節血管炎損害中小型血管、皮膚白血細胞分裂性脈管炎和韋格納氏肉芽腫則影響小血管。
病徵不一樣
系統性脈管炎會令器官甚至整個器官系統受累,所以只要有血管到的器官都不能幸免。不同的器官受累,自然連其連帶表現的病徵也不一樣。但原來即使在同一器官內,不同類型的血管受累,病徵也可以迥異不同。擧一個例子,例如同樣是肺部受脈管炎侵襲,如果是其中小型血管受累,病人可能會出現氣囊炎,但如果受波及的是其微絲血管,病徵則可能是肺出血。
臨床表現複雜多變又沒有特定病徵,可想而知要確診系統性脈管炎有一定困難,很多病人都是經過很長時間,才得到正確的診斷。一般而言,系統性脈管炎病人在個別受累器官的病徵外,會出現普遍性病徵如發燒(低燒持續不退)、倦怠、關節或肌肉疼痛,有時亦伴隨皮膚出現無名紅疹。可惡的是,有時即使病人因上述普遍病徵求診,簡單的化驗亦未必會出現不正常結果,故亦難以找出個所以然來。
新法有助確診
我的建議是,如果發現有上述迹象持久不退,同時身體出現的徵狀是多發性及多器官受累的,並且這些徵狀不能由單一疾病可以解釋到時,系統性脈管炎便值得考慮。
以前要確診系統性脈管炎除取受累器官作活檢外,並無特定方法,現在則可化驗ANCA(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抗中性粒細胞漿抗體),而對懷疑受累器官的造影,都有助確斷部分脈管炎。
系統性脈管炎可以引致器官衰竭壞死,後果嚴重;過往系統性脈管炎的死亡率相當高,幸而在免疫抑壓劑被使用後,其致命率已大大減低。時至今日,類固醇及免疫抑壓劑依然是治療系統性脈管炎常用的藥物。而對一些較頑固病例,血清透析及生物製劑治療,都有令人滿意的功效。
作者為風濕病內科專科醫生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