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2日
上期說到廁所,像我這類「無行文人」,自然便會想起廁所文章。只可惜,自從踏進互聯網時代,世間便少見優秀的廁所文章了──
啊,那些登樣的、鮮活的、俏皮的、精闢的、有見地的廁所文章,是一去不復返了。
廁所文章的衰落,原因當然不是因為道德與教育的提升,而是因為今天通訊方式的驚人發展,「廁所文人」都已改變了發表及發洩的方式,毋須再在廁所內塗鴉:低級的也打鹹濕電話、高檔的會寄鹹濕電郵、滋陰的貓在家裏看四仔、勇猛進取的往蘭桂坊午夜「執屍」,好單人活動的往飛鵝山偷窺雙人活動,愛月旦時弊的乾脆在網上開個地盤,自說自話。
不過我想,像我Old School的一代,還是懷念廁所文章,它直接、粗糙、煽動,淋漓地宣洩、盡情地發揮,遇父弒父、遇佛弒佛、遇乜弒乜。
一切一切,跟我氣急敗壞地上公廁的目的與原始衝動,百分百吻合,欣賞廁所文章,是我上公廁的最大誘因,我的罪惡歡樂,對於它的消逝,我寄以深切的悼念和緬懷。
事實上,你也許不知道,單就香港來說,曾經一度,不同區域的公廁,便有不同風格的文章,如報刊的不同版面。
尖沙咀一帶的公共廁所,較多本地政經時事,從立法會的選舉,到各黨派的言行,俱有專題的評論及報道,是為港聞版。
油麻地的榕樹頭公廁,明晃晃就是人肉販賣區,各國各省佳麗之姓名電話、三圍尺碼、特長功架等,一目了然,是為分類廣告。
大學校園內的象牙塔公廁,特富文青風格,行文中西合璧,內容感時憂國,在廁所的一格小天地內,傷春悲秋,是為校園版。
而油麻地旺角,充滿以明星為發洩對象之廁所文章,報道詳盡,慰各界對紅姑玉妹榮哥偉仔之心中情,當然是娛樂版。
不過,說到重量級,還得數鑽石山頭,那兒的大塊文章,內文甚至有起承轉合。我在一個當地的公廁內,看過一篇鴻文,大爆黨領導人的秘密情史,洋洋萬言,似是而非,一格廁所寫不完,居然還在文末加了個「上」字,加上箭嘴叫人往旁邊的廁格追看。
隔壁當時有人,我也從來沒有機緣重臨舊地,續看文章之「下」段,到了今天,該處已變成荷里活廣場。物不在,人亦非,每當月夜憶之,心下仍覺戚戚然。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