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8日
在那些無助的年月,為了會考,阿祖、差利和我,哥們兒三個,晚上溫習的地方,除了舊啟德機場夜後無人的商場外,還有清水灣道口的一家教會小學。
這家小學,名叫聖約翰,就在彩虹的盡頭,牛池灣安老院的對面。那時候,根本還未有坪石邨,更未有順利、順天、彩雲等地方,彩虹好像已經是九龍的天涯海角。對於我們這些來自遙遠的深水埗學生來說,每次出發,心中幾乎都會響起那首老歌來——你知道,At the End of the Rainbow。
我們認識聖約翰的一個校工,每逢周末假期,便會偷偷讓我們溜進學校去,一人霸佔一個課室溫習,讀累了便睡覺,睡夠了便又讀書,地方寬敞,風涼水冷,從來未曾獨自擁有過這麼巨大的書房,舒服奢華得難以置信。
不過,一個人獨坐在一個空蕩蕩的課室裏,深夜讀書,無人看管,還真的需要很大的決心與定力。有時候,長夜漫漫,翻書翻得累了,哥們兒三個還會沿着救火梯,搖搖欲墜地爬上學校的天台去,休息休息,順道瀏覽一下彩虹一帶,暗夜的風光。
那時候的樓宇,都沒有現在高,從聖約翰的天台,前面可以跨過啟德機場的跑道,一直看到港島對岸,寬銀幕自西至東,盡在眼前;往後面看,又可以越過優雅的德望崗,看見德望中學頂上那個淡綠的十字架,靜觀着人間,非常的聖潔安寧。
像很多舊式建築物一樣,這學校的天台四周,都沒有圍欄,光禿禿的,就像個空中的水泥平台。人站在上面,只覺一種空空蕩蕩、搖搖晃晃的刺激,隨時從周邊任何一角掉下去,說起來,還真的十分危險,可是當時年紀小,膽子大,倒是一點不害怕。
有時候興致到了,還會坐在天台邊緣,喝啤酒、吃花生米,三個人六條腿,吊在無遮無擋的夏夜空中,撒野吹牛。
夜風從西貢的後山吹來,催眠似的,在我們的背後一撫一撫,彷彿甜蜜地引誘着:「翻身下去吧,孩子,一切都不重要的,翻下去吧!」感覺非常的舒服迷糊,半身搖晃在空中的我們,居然一次意外也沒有。
今天回想,三個儍小子,當時除了闖過了會考一關外,還真的同時在鬼門關前,繞了一圈,而不自知。
噢,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