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3月27日

劉晉 食家講場

鮫魚百科

鯖魚(香港普遍稱為鮫魚)在魚類中屬大家族,鮫魚、鮪魚(吞拿魚)、鰹魚、鰆魚同屬鯖科,是迴游性魚類。相信有釣魚的讀者對鯖科不會陌生,鯖科魚都是兇猛的獵食者,經常於海中追逐小魚,青銀色的身影在水中高速閃過,故此又被人統稱為青物。

力大無窮

鮫魚是季節性迴游魚,遍布亞洲沿岸海域,每年夏天都有大量鮫魚游至香港水域。鮫魚吃其他小魚維生,牠們看見閃亮的東西就會以為是小魚,繼而追咬,故此用小鐵片裝上魚鈎,丟到海中晃動即可吸引鮫魚上釣,用特製假餌以船隻拖行更可以吸引大型的泥鮫或竹鮫。

記得1997年夏天,大量鮫魚在香港水域出現,即使在維港也可以釣到,掀起一陣全民釣魚的風潮。

鮫魚的體積從十幾厘米到兩米長也有,視乎品種而定,香港常見的鯖科類有泥鮫、扁鮫和竹鮫,最大可以重達二百斤一條。市場上的鮫魚多數來自擔桿、蒲台一帶,漁民以刺網捕捉,亦有漁民用小艇排釣。

聽老漁民憶述五十年前用小艇釣鮫魚,用一百磅魚絲,以牙帶魚作餌。大魚食餌,一股異常巨大的拉力把魚絲扯進海中,漁民把空的電油罐綁在魚絲上增加阻力。由於小船沒有動力,整條船被大魚拉着。結果人和魚搏鬥了大半天,大魚把船從長洲拉到南丫島才體力不支浮上水面,原來是一種叫大翼的鮫魚,重達二百多斤。

醋醃魚生

因為鮫魚的迴游特性,鮫魚含有一種叫組胺酸的游離胺基酸,一旦魚死後沒有恰當冷藏,會因細菌作用轉化成組織胺。組織胺能引起食物中毒,故此鮫魚離水後須立即冷藏。古時日本人注意到鮫魚這個特性,把鮫魚魚肉浸漬在鹽水和醋裏,令細菌無法入侵,醃漬過程亦會令蛋白質分解,形成蘊含美味元素的氨基酸,日本最常見就是白腹鯖。傳統上醋鯖魚會用來製造押壽司,時至今天,即使冷藏科技普及,日本料理仍然會把鯖魚先用醋醃過後才用來製作壽司。除了魚生,日本亦有把鮫魚鹽漬製作,用作燒烤。

香港常見的泥鮫肉質堅實彈牙,常用來製作魚蛋,亦適合半煎炸。扁鮫肉質更好,遇上新鮮的可以灑點鹽,下薑蓉和雞油同蒸,味道不下馬友。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